2025年,楚雄市聚焦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六项关键举措,推动产业规模、效益与竞争力同步提升,唱响“楚菌”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强化资源保护与培育,提升永续利用水平。加大《楚雄彝族自治州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宣传,巩固39.2万亩野生菌保育促繁成果,建成4个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推行“保护区+农户”管护制度,推广规范采集技术,建立市场监管巡察制度,守护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二是强化科技投入,加速人工栽培技术突破。支持科研机构与食用菌企业选育适生品种,推动工厂化栽培技术创新;发展“集中制棒+分散养菌”等多元模式,鼓励小农户发展家庭作坊种植,扩大人工栽培规模。
三是强化附加值开发利用,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食用菌企业初加工商品化处理能力,联合科研院校研发预制菜、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广果菌套种模式,发展“菌文旅”融合业态,拓展产业价值空间。
四是强化品牌建设,打响特色品牌。围绕“云菌·彝乡”公用品牌,严格质量管控,守住“楚雄牛肝菌”品牌信誉,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体系,支持经营主体使用公用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是强化行业主体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招引领军及配套企业,带动中小微主体发展;依托外贸企业资源,打通销售渠道;配合组建食用菌产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
六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引擎动力。积极争取省州补助,2025年已为3家食用菌企业争取资金39.86万元;探索政银担保联动机制,创新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截至2025年9月,楚雄市人工栽培菌产值1.47亿元、野生菌产值8.13亿元,预计年底全市食用菌综合产值将突破10.3亿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