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局对社会公众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规范信息公开行为,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保障我局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 保密法》),制定本制度。
一、保密审查原则
(一)严格遵守《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二)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 ;
(三)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
二、保密审查内容
本单位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下列信息不得公开发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二)政治、外事活动方面的敏感信息;
(三)不宜公开的经济、科技、社会等信息;
(四)未经议决的行政管理事项(公开征集意见的除外);
(五)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未经解密并准予公开的信息、公开与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信息。
三、保密审查程序
(一)信息发布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审查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对于属于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本单位在审查时应当征求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息权所有人的意见,经单位同意、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公开;
(二)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本单位不能确定其能否公开时,应当报送有关主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进行审查和确定;对是否属于涉密信息把握不准的,要向保密部门咨询;
(三)初步确定需公开的重要敏感信息,要提请本单位或上级保密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四)经保密审查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要及时公开发布。
四、保密审查责任
(一)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科室予以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二)各科室负责人是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信息网络科是本单位保密审查的组织实施责任人,保密员是保密审查的直接责任人;
(三)公开专业性、技术性强的政府信息要由本单位政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查确认;
(四)未经保密审查公开政府信息或虽经保密审查但因审查不严导致泄密失密的,按《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保密审查要求
(一)我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由我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指定专门审查人员,实行局长总负责、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具体科室和专门审查人员具体实施、保密工作部门指导监督的管理体制。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强化上网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增强其防范意识和保密观念,坚决杜绝上网人员网上存储、处理、传递不得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保密审查的过程和结论应当有文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