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部门公开 >> 楚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政协提案 >> 正文
号: cxs030-/2023-0703002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3-07-03
发布机构: 楚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
称: 关于对政协楚雄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46号提案的答复
号:

关于对政协楚雄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46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
字体:[    ]

尊敬的李春闻委员:

非常感谢您在政协楚雄市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楚雄市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的提案》,这个提案内容非常的客观,指出我市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做好市场主培育工作从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作为提案的承办单位,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依据省、州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提案的内容认真办理。现针对提案指出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以下办理回复意见:

2022年以来,楚雄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楚雄市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市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市市场监管部门作为市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和个体工商户倍增发展工作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发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打出政策机制组合拳。一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管委会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高新区副主任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楚雄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切实推动任务落实和督促指导,形成工作闭环。二是制定下发楚雄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施方案》《2022年促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等8个系列文件,形成了一揽子支持市场主体倍增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目标考核。把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列入全市大批拼考核和楚雄市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八比八拼月擂台重要指标,形成了每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每月一擂台、年底大比拼的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考核机制,营造了全市上下市场主体培育争先晋优的工作氛围。

(二)广泛宣传政策,营造浓厚氛围。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的政策宣传格局。线上通过政府网站、微信等载体宣传政策,线下组建宣传小分队,开展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同时结合日常监管巡查、年报和双随机抽查、上门一对一服务、面对面会诊帮扶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一线,广辟途径,宣传解读国家和省州有关扶持优惠政策,力戒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切实把降本增效和精准帮扶政策宣传到位,解读到位,执行到位,全年累计进乡镇、企业、集市等开展政策宣传26场次1137人次。主动帮助企业积极申报稳增长政策奖补资金,符合奖补规定的及时兑现不拖延,加强对稳增长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检查,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

(三)细化工作目标,分类精准培育。围绕农业市场主体倍增等8个培育计划和2022年目标任务,按照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等细化分类,做到培育产业指标精准、培育任务目标精准,培育方法措施精准。围绕打造三张牌、生物医药聚集区、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四大走廊,加快发展涵盖硅光伏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坚持新企业培育,停产企业复工开工,企业促销扩产、达规达产和增值增效、质量强企四项支撑工程,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规上市四转工作,发挥企业、专家、金融、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四个服务团队作用,完善孕育、出生、发展、壮大、做强各环节扶持政策措施,培育了一大批优强企业,市场主体质量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年新登记发展过亿企业6户,过亿企业累计达到39户,5000万元至1亿元的达到143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达到1301户,1000万元以下的达到16365户,市场主体注册资金累计达到1162.73亿元。

(四)深化改革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市乡两级市场主体登记窗口建设和服务功能,放权赋能,把个体、农专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登记许可权限下放到乡镇,在乡镇设置市场主体开办综合窗口,实现证照办理不出乡。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全程服务有保障的目标,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简、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思路,创建一处就能办、一次就办好服务模式,实现登记审批一个大厅办”“一颗印章办”“一张网络办”“一套制度办”“一个标准办工作机制,打破原高新区与老城区登记界线,探索跨区联办,实现进一扇门办全市事,有效解决登记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行个体工商户智能开办,对个体工商户12个行业320余个经营范围开放全智能、无干预智能办理审批,个体工商户登记秒办全市营商环境实现从零散系统质的跃升,总体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全面向好的良好态势。同时,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通过采取有力改革举措,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通过系列措施,大幅度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转作风提效能,促倍增见行见效。咬紧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目标,抓牢市场主体倍增一把手工程,用好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有力抓手。一是措施见效把培育任务分解到乡镇部门、责任压实到村组科室,结合乡镇产业优势,发挥部门监管服务职能,进一步巩固烟粮支柱产业,提升茶叶、魔芋、核桃、优质水稻等种植和高原牛、黑山羊、生猪养殖等优质传统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副产品初深加工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发展。二是抓精细服务。全力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州一揽子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留抵退税、缓缴社保费、减免房租和水电气费等措施落地,实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可享快享。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小分队,设立流动便民服务点,方便群众到社区、村组、集贸市场办证,促进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共深入社区村组上门办照158场次,上门为群众办理执照3200余户。三是抓资源挖掘。突出产业发展优势、行业管理特点和新业态发展趋势,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一乡一计”“一业一策,深挖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突破促进增长。四是抓行业整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大事中事后监管部门无证无照经营清理整治,推进包容审慎强监管,实施轻微违法免罚或首次不罚,引导无证无照经营者合法经营规范发展。五是抓”“个转企”“小升规围绕个转企”“小升规,由市场监管、发改、工信、商务、政管、税务组建设工作专班,深入乡镇部门,强化工作督导和分类服务,通过积极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助力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旅游民宿餐饮业等行业实现经营升级或产业转型,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局完成个转企219户,完成州下达任务数的112.31%,民营企业累计达到17848户,新增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9户,总量达到435户,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7户,总量达到100户,均居全州首位。

2022年全市新登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7672户,净增市场主体12409户,同比净增增长223.08%,总量达到72624户,同比增长20.84%,占全州总量的27.54%。其中:新登记发展企业4841户,净增3293户,同比净增增长199.7%,总量达到1899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6.16%;新登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6户,净增63户,同比净增增长300%,总量达到778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07%;新登记发展个体工商户12745户,净增9045户,同比净增增长232.58%,总量达到52847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2.77%

202313月,全市新登记发展市场主体3736户,净增市场主体2139户,完成全年预计目标的19.63%,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4822户,同比增长22.25%。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率首次突破全国平均水平,超出0.66个百分点。全市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市场主体发展内生动能不强。全市市场主体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离全州2025年目标差距仍然较大。由于市场主体基数大,加之受城市人口外流、消费外流、商铺租金上涨、新冠肺炎疫情、税务查账征收改革等因素影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关、停、并、转等问题突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了市场主体歇业制度,但歇业期间相关税务减免政策、人社社保减免政策等措施没有配套,市场主体个转企意愿不强,由于财政压力,扶持培育资金匹配不够,小升规动力不足。

(二)结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个体占市场主体总数的比例高,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的比例低,且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市场主体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培育压力大;三产占比较高,一、二产占比较低;四上企业数量较少。

(三)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不强。为保存量,无法批量吊销不正常主体,经营不正常主体逐年增多,大量僵尸户的存在使得主体活率低,存在办照容易经营难的困局。同时列异列违企业逐年增多,监管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

三、下步工作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开办效率。要持续高效落实商事制度改革便利化措施,继续推进多证合一”“照后减证”“一照多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市场主体开办时限再压缩,登记办理流程再优化,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集中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可办,加强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互认互通,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

(二)狠抓产业培育发展,促进市场主体量质倍增。一要聚焦重点产业、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紧盯2023年净增市场主体工作目标和奋斗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梯次培养、助企惠企、创新创业,按下市场主体快进键,大力培育发展农业、工业等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推动市场主体提质扩容。二要通过免税降费减租、金融支持、奖补兑现、就业培训等措施保着现有市场主体存量。三要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保持企业平均增速保持在24%以上,个体工商户增速保持在15%以上,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4万户以上发展态势。四要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扶持政策,合力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舆论氛围。要通过项目推动等手段,引导督促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加大专利申请力度,促进全市专利授权数量增长。要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参加中国专利奖、云南省专利奖评选,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执法监管,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法无禁止即可为。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协调机制和第三方审查评估机制。要全面加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领域监管、信用监管,强化监管执法公开。要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价格、内部管理、经营模式等各类事项,确保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护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健全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主体营商环境干预。要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主管行业市场主体的工作机制,聚焦关切热点,采取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定期听取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来楚企业的反映和诉求,找准制约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依法依规帮助解决,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要以产品质量监管、特种设备监管、药品监管、食品监管、价格监管、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为抓手,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举措,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我们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建议,也希望您继续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工作部署,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围绕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的目标,主动担当作为,明确科学可行目标,制定务实管用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真正以营商环境之、市场主体之,促经济发展之,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楚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