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楚雄市基层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从源头上杜绝有毒野生菌干片售卖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委对楚雄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为防范食用野生菌及干片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楚雄市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切实抓好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楚雄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及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责”“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监管部门按职责抓,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政府统一领导、食安办综合协调、部门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一是成立了由市人民政府市长任食安委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农业、公安、卫健、教育、市场监管等30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楚雄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各乡镇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社区)、站所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层层落实监管责任。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加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5月22日召开全市2021年加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会议,对防控工作措施和监管职责进行再部署再强调,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增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问题短板,严防严管严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三是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预警公告》,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把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具体行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四是按照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要求,对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实行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宣传到户,构建严密的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网络。特别是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建筑工地等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多发易发区域,划定区域,细化到村(组),分解到个人,防止出现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盲区。
(二)加强宣传引导,提高防范意识。针对野生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以误采误食为主的特点,我市以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为主线,以食品安全宣传周为契机,深入开展宣传。一是各乡镇、各相关成员单位结合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以及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在各类农贸市场、乡镇集市、学校、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要道及集体用餐等场所通过下发预警公告、粘贴宣传画、发送温馨提示等形式,广泛宣传正确食用野生菌的方法和鉴别野生毒菌等知识。利用微信、电视等平台发布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预警公告和温馨提示,广泛宣传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呼吁全社会不采、不买、不卖、不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粘贴《预防野生菌草乌和附片等毒性中药材中毒预警公告》200张、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图画300张,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提示短信近10000条,向农贸市场转发宣传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声频视频5个,市电视台从6月10日起每天分时段滚动播出预警公告、宣传专题片。二是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工作队员走村入寨的时机,发放野生毒菌中毒症状等宣传资料,告诫群众不采摘、不出售、不购买有毒野生菌,做到宣传通俗易懂,群众易于接受。通过开展“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头”“进校门、进家门”的宣传,切实提高群众对食用野生菌中毒的警惕性、自觉性以及辨别毒菌的能力。
(三)压实主体责任,降低中毒事件发生。一是督促农贸(集贸)市场开办者或经营管理者按照《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划出专门区域供食用野生菌分区集中销售,悬挂专区销售标志,并在销售区域显著位置张贴宣传画册、预警公告等;教育销售者不得随意采摘、出售尚未食用过或根本就不认识的野生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难于识别或过于老熟及已霉烂的野生菌,也不要采摘、出售被污染土壤或有毒矿物上面及桉树周围生长的菌类。二是落实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大对农贸市场的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民出售野生菌和干片的监管整治,谨防来历不明的野生食用菌上市销售,把好野生食用菌市场准入关,坚决杜绝毒野生菌流入市场、进入餐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野生菌等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各乡镇、各村委会(社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部门与学校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单位集体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经营户等分别签订《楚雄市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告知书》,强化对各类集中用餐单位、旅游团队餐饮服务场所、农村自办宴席等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要求各类学校食堂、单位食堂、旅游景区、农村自办宴席、承办重要节日活动的宾馆酒店等集体用餐单位,一律不得加工、烹饪、食用野生菌。二是督促各食品生产及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严把野生菌采购关,严禁制售凉拌野生食用菌,对检查中发现违规加工制售野生食用菌或不按要求加工制作野生食用菌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时责令整改,消除潜在食品安全隐患。
(五)强化监测值守,高效处置救治。一是卫生健康部门深入开展食物中毒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治培训,让农村医疗机构首诊时就能迅速识别野生食用菌中毒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赢得主动。二是加大农村医疗机构食物中毒应急救治的基本药品、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应急救治物资装备储备,大力提升农村医疗机构食物中毒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及时转院治疗。各乡镇卫生院对物资储备开展经常性检查,由专人负责对物资、药品、器械开展检查,对急救药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需要新增、更换的及时补充完善。三是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野生菌等食物中毒事件“零报”制度,严禁迟报、谎报、瞒报现象发生。各乡镇包村领导、食品安全协管员及信息员加强巡查监测力度,对野生菌等食物中毒信息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第一时间进入现场进行救治,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我市是野生菌多产地,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有采食野生菌的生活习惯。由于大多数野生菌有毒而不能吃,多数群众无法识别,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野生食用菌及干片中毒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鉴别能力较弱、防治急救知识缺乏等,故每年到野生菌生长旺季时,时有因误食野生菌而出现中毒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二是防控宣传教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市地理环境复杂等因素,部分乡镇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深、不够细,仍存在盲点,一些偏远山区群众缺乏食品安全常识,不具备野生菌识别和处理的知识及能力,容易出现因误食而导致食物中毒的情况。三是应急救援装备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加大农村医疗机构食物中毒应急救治的基本药品、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对物资储备开展经常性检查,对急救药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需要新增、更换的及时补充完善。
三、下步工作打算
野生食用菌及干片中毒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尤其要针对边远农村地区和群众家庭、农村自办宴席、施工工地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开展灵活多样、有力有效的宣传活动,重点加强对野生菌的识别、加工制作、野生毒菌中毒症状、自救、送诊等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持续开展“进食堂、进学校、进市场、进餐馆、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工地”宣传活动,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着力营造预防食物中毒共治氛围,使防控宣传教育无盲区、无死角,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食用野生菌的认识度和防范意识。
(二)加大重点整治。把预防食用野生菌、毒性中药材中毒防控作为当前及下步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规范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合实际,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防控重点,厘清防控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共同抓好各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地遏制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三)提高救治能力。进一步开展医护人员食物中毒应急救治培训,在首诊收治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第一时间内,就能识别中毒相关症状和控制病情,为进一步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治流程化、标准化,提高快速、有序准确、高效处置各类食物中毒的能力,进一步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引发的人员伤亡数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委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委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加以监督指导,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楚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