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如下:
一、生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
2025年1—9月,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起,死亡人数减少5人,分别下降45.45%、41.67%。全市未接报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行业领域和各乡镇事故情况
(一)建筑施工领域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其中:房屋建筑业1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4起,死亡人数减少4人,分别下降80%、80%。
(二)道路交通发生事故5起,死亡6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铁路运输行业未接报事故。
(三)鹿城、东华、子午、紫溪、吕合、大地基、新村、中山、三街、大过口、西舍路、树苴等12个乡镇(街道)未接报事故。
三、安全生产形势特点
从事故起数和伤亡情况分析,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安全事故呈下降态势,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从行业类型看,1至9月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3%,说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管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从事故统计数据看,事故发生领域主要发生在道路运输领域,部分党委(政府)属地责任和部分安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以及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安全宣传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
四、工作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在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国范围内事故灾害仍呈多发态势,加之四季度既是经济建设的黄金期,也是风险叠加、安全保障压力倍增的关键期,安全生产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挑战。要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失万无”的危机意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坚决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
(二)紧盯重点行业,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要聚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近期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切实强化风险辨识、风险监测预警和管控。特别是建筑施工行业要严防各类建设项目赶工期、抢进度以及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违规作业等引发事故;道路运输行业要督促运输企业严格排查人、车、路等环节安全隐患,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安全管控,突出“两客一危一货一面”重点车辆执法检查。
(三)强化监管执法,坚决守牢安全生产红线。要针对道路运输、建筑业、消防、矿山、工贸和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紧盯死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管控安全风险。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综合督查抓手作用,狠抓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举一反三推动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事故警示教育,强化源头安全管控,坚决守牢安全生产红线。
(四)认真落实闭环管理和三年行动工作。各乡镇(街道)和部门需聚焦《实施办法》、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检查手册》开展精准培训,完善属地与行业协同工作机制,细化“排查—建档—整改—验收—销号”全流程措施。加快建立覆盖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家库,为隐患识别、整改验收提供专业支撑,推动检查工作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提升闭环管理实效。同时,要紧盯三年行动重点目标任务,紧抓三年行动系统信息录入情况,督促各行业部门要把日常开展工作情况与三年行动紧密结合,适时录入系统,确保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序推进。
(五)加强应急值守。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风险隐患意识和警惕警觉意识,坚决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在发生灾害、事故、险情时能够及时响应、高效处置灾害事故和险情,确保值班电话、传真、视频会议等系统工作正常,保持联络畅通,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果断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