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023/2025-00045 信息分类: 公安
发文日期: 2025-11-27
发布机构: 楚雄市公安局 生成日期:
称: 楚雄市公安局以“警”护航筑屏障精准服务促文旅高质量发展
号:

楚雄市公安局以“警”护航筑屏障精准服务促文旅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
字体:[    ]

楚雄市公安局以“平安楚雄”建设为牵引,聚焦“中国火城·浪漫花都”文旅品牌打造,创新推出“安全+服务+治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文旅发展全链条,用“公安蓝”守护“文旅红”,为全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创新旅游警务模式,打造“零距离”服务矩阵

(一)派出所“节点警务”精准对接需求。针对楚雄市“一季一主题、一节一特色”的文旅特点,推行“节点警务”机制。办节前,治安大队或派出所提前对活动场点进行安全评估,督促主办方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活动中,各警种相互配合,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在街面、核心景区设立“临时警务室”“花季警务岗”,实现“活动在哪里,警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2025年以来,累计在各类文旅节点投入警力800余人次,设立临时服务点12个,以“定点值守+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为游客提供交通引导、咨询求助、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

(二)“特色警务”彰显民族风情。结合楚雄彝族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民族辨识度的旅游警务品牌。火把节期间,组建由5名女特警组成的“彝乡巾帼巡逻队”,既承担景区巡逻防控、应急处突任务,又为游客提供民族文化讲解、拍照引导等服务,成为火把节期间一道独特的“流动风景线”,累计接待游客合影打卡500余人次,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10万次。同时,推出“公安便民服务点”,在火把节主会场、彝人古镇等游客密集区域设置网红打卡点,成立走失小孩的“家庭驿站”、提供免费民族服饰证件照拍摄、身份证补办、户口迁移咨询、网络电信诈骗安全防范宣传等服务,让游客在感受民族风情的同时,树立公安亲民爱民良好形象。

(三)“乡村警务”助力乡村旅游。聚焦乡村文旅发展需求,将警务服务延伸至乡村旅游一线,组织警力深入乡村旅游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重点检查消防设施、视频监控、道路交通安全等情况,推行“上门调解、现场化解”模式,积极调解乡村旅游纠纷各类纠纷,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科技赋能立体防控,筑牢“看得见”安全防线

(一)智能监控实现“精准预警”。在旅游旺季、节假日,对彝人古镇、太阳历文化园、福塔公园等重点景区实时开展视频监控巡查。情指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景区人流、车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当游客数量接近承载上限或道路出现拥堵时,提前发出预警,公安、文旅、交通等部门第一时间联动处置,通过调整公交线路、增派疏导警力、发布限流提示等方式,确保景区秩序井然。2025年以来,累计通过智能预警处置人流高峰12次,未发生一起因人流拥堵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立体巡控提升“见警率管事率”。整合特警、交警、派出所警力,构建“步巡+车巡+视频巡”三位一体的立体巡控体系。同时,统筹网格员、景区安保人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加入巡防队伍,形成“公安主导、多方参与”的巡防格局,景区见警率明显提升,涉旅警情有所下降,游客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打造文旅安全品牌,提升“传得远”城市口碑

(一)完善安保体系。聚焦重大节点,制定详细的安保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警力部署、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在2025年马拉松、火把节及花超足球赛期间,投入警力8000余人次,圆满完成火把节、花超足球开幕式、文艺演出等10余场项安保任务,实现“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目标,得到上级部门和广大游客的高度认可。

(二)创新安全宣传方式。将法治宣传、安全提示融入游客的旅游全过程。在旅游大巴、公交车、游客中心、酒店大堂等场所,设置安全宣传展板、防盗防骗提示;同时,组织民警深入景区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为游客讲解防诈骗、防盗窃、消防安全等知识,累计开展讲座15场,受教育游客达2000余人次。

(三)深化协同共治。联合文旅、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黑导游”、强迫购物、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建立“联合执法+线索共享”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广泛收集违法违规线索,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从严查处。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有效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