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大过口乡下辖9个村委会206个村民小组,人口1.61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3%。近年来,楚雄市公安局大过口派出所紧扣“彝族聚居、农村地区、辖区道路”三大特点,探索彝汉双语交通安全宣传等措施,深化事故预防、隐患治理,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势稳中向好。大过口乡连续5年保持亡人交通事故“零控制”目标,2021年大过口乡蚕豆田村委会获评“楚雄州交通安全文明村”,2022年大过口乡成功创建为楚雄市首个州级交通安全示范乡。
一、立足彝族聚居实际,推动“双语”宣传贯穿交通安全宣传始末。在交通安全宣传队伍组建、内容覆盖、载体选择等方面,充分立足大过口乡彝族聚居实际,将“双语”宣传作为有力抓手。一是组建“双语”宣传队。派出所在聘用协警和指导村委会组建“两站两员”过程中,优先考虑熟练掌握彝汉双语人员,发挥其语言优势。二是丰富“双语”覆盖面。联合学校开设“双语”交通安全宣传课,专门录制和播放“双语”大喇叭交通安全广播,制作张贴交通安全标牌标语。今年以来,大过口乡组建了派出所民辅警、普法强基工作队、交通安全劝导员三支“双语”普法宣传队伍,开展交通安全宣讲18场次、拉家常式的入户宣传1000余户,交通安全“双语”式大喇叭广播覆盖辖区所有村委会,设置大型户外交通安全宣传标牌3块、提示牌18个,悬挂标语25条。
二、立足农村地区实际,推动提示提醒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始末。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安全劝导“七必劝”和全州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六项制度”,将预警提示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一是加强“提示上门”。遇民俗节庆聚会、婚丧嫁娶宴客、吃杀猪饭等节点,提前上门面对面“打招呼”、签订承诺书、摆放“警示牌”,劝导杜绝超速超载、饮酒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挂钩约谈”。推动乡镇公职人员挂钩联系村民小组,定期由派出所牵头对交通违法突出的挂钩包保人员、村委会交通安全劝导员、村民小组长和交通违法人员进行警示约谈,层层压实监督管理责任。今年以来,派出所以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组织交通安全警示约谈20次,督促233名专兼职交通安全劝导员开展交通安全劝导2000余人次。三是加强“违法曝光”。及时收集汇总交通违法劝导查处情况,对查处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违法、屡查屡劝仍继续我行我素的驾乘人员、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定时通过村组微信群、“大喇叭”广播进行曝光。今年以来,大过口派出所开展曝光提醒11期。
三、立足辖区道路实际,推动路面隐患查治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始末。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属地责任,推动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入乡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大过口派出所以交安办名义组织召开全乡交通安全工作会议5场次,组织站所、村委会开展交通安全集中整治3轮次,争取乡镇投入3万元资金安装反光警示桩3000个(柱),整改道路隐患处512处,道路交通“人、车、路”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常态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