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楚雄市水务局以提升法治能力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为目标要求,切实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 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
1.组织专题学习。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年共组织专题学习8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3场,切实提高全体水务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理论水平。
2.结合工作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水务工作实际相结合,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水务法治建设的实际行动,在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二)高效履行职责职能方面
1.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全年共完成水资源论证报告审查2份,审批取水许可2项,征收水资源费1400余万元,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
2.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履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职责,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监管。全年26件重大水利工程实现关键节点目标,重大战略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拟向上争取资金5.7亿元强化水利项目储备,有效提升全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水生态保护。持续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加强对河湖的巡查监管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河长清河行动”256次,拆除构筑物3处,参与人员2.36万人次,投入各类资金319.5万元,清理河道1892公里,整治河道面积165.77万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8864吨,河道两岸生态恢复37.57万平方米,市乡两级出动执法人员468人次,整治非法种植面积4.5万平方米,全市主要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1.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涉水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了部分涉水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全年共办理涉水行政审批事项3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了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对涉水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提高了监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全年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9次,检查涉水市场主体60家,发现并整改问题7个。
3.主动服务企业。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活动,主动深入企业了解需求,为企业提供涉水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共走访企业20家,解决涉水问题3个,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四)健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体系,提高决策质量方面
1.规范决策程序。制定了《楚雄市水务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明确了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程序和责任,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2.加强合法性审查。成立了局合法性审查工作小组,配备了专业的法律顾问,对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全年共审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2件,规范性文件2件,合同协议10份,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2条,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
3.强化决策跟踪评估。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跟踪评估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完善决策内容,提高了决策的执行效果。
(五)持续规范行政执法方面
1.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执法公正文明。全年共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培训4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办理水行政执法案件2起,涉及行政复议1起,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2.加强执法协作配合。建立了与乡镇、街道和其他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形成了执法合力。全年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5次,有效维护了水事秩序。
3.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水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水行政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执法信息的实时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提高了执法效率和管理水平。
(六)依法防范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有序开展应急处置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完善了《楚雄市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置的职责、程序和措施,确保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加强了对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确保应急物资的数量充足、质量可靠、调用及时。
3.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开展了水旱灾害防御、安全生产等应急演练活动,全年共开展应急演练2次,参演人员800余人次,通过演练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实战水平。
(七)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健全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1.建立健全调解机制。建立了涉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加强对涉水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全年共排查涉水矛盾纠纷2起,成功化解2起,化解率达到100%。
2.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办理程序,及时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全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事项14件,全部按时办结,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3.引入第三方调解。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对于一些复杂的涉水矛盾纠纷,邀请专业的调解机构或律师进行调解,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和质量。
(八)规范和加强行政案件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1.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积极配合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及时提交答辩材料和证据,认真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和行政判决。
2.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建立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内部通报制度,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进行分析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3.提升业务能力。组织开展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律师进行授课,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业务能力。
(九)持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方面
1.突出重点内容宣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水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水法律法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法治宣传9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接受法律咨询200人次。
2.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法治宣传信息,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提高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水务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如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公园等,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十)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方面
1.自觉接受党内监督。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2.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件,政协委员提案6件,全部按时办结,满意率达到100%。
3.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立了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水务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开展内部监督检查5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个。
二、2024 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关情况
(一)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及时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水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类法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决策能力。
(三)严格依法决策。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四)支持法治工作开展。局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支持法治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为法治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和物质保障,推动法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2024 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部分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有待提高。虽然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有部分干部职工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虽然全面推行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但仍存在执法程序不够规范、执法文书制作不够标准、执法记录仪使用不够规范等问题,影响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三)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够丰富,内容还不够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部分群众对水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遵守率还不够高。
(四)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虽然严格执行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但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专家论证的质量还不够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还不够强。
四、2025 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加强法治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法治教育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法治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开展法治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制作,加强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公正文明。
(三)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制作高质量的法治宣传短视频、动漫等,提高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群众的法治需求,提高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工作,提高专家论证的质量和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决策跟踪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五)强化权力制约监督。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楚雄市水务局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