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与心理调适水平,助力楚雄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楚雄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云南新子路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楚雄市 2025 年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于 9 月 11 日至 9 月 27 日顺利举行。本次培训共吸引 130 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分两期开展。
理论授课方面,紧扣楚雄市农业发展关键命题,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AI在农业产业方面应用、AI+微视频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数字时代下的“三农”管理、心理减压等内容设置课程,使学员们开拓了思维,拓宽了思路。
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前往农业科技基地、文化地域特色、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现场教学,实地感受不同地区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
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学员们学习了“农业科研 + 品牌塑造 + 教育 + 乡村文旅”等多业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被袁隆平“一生耕耘稻田,只为天下粮仓”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深刻体会到农业科研与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
战旗村的“以党委为核心、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协同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为学员们展示了党建引领下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治理范例。
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锡福村的“文明创建 + 生态发展 + 科技赋能”发展模式,让学员们看到了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与科技应用在乡村振兴中的协同作用,为楚雄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内丰富的展览内容,使学员们得以探索中国农耕文化的深厚脉络,增强了对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识。
青神县中国竹艺城内“集竹生态园林、竹编生产销售、竹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竹产业综合发展模式,为学员们展示了特色产业如何通过多元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拓宽了产业发展视野。
中国泡菜博物馆内以“历史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生产与加工、质量与安全”为架构的产业链,让学员们体验到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如何通过文化挖掘和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了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的认识。
在四川厚宇乡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学员们学习了将昆虫资源与生态保护、生物防治、研学科普、饲用能源、康养医药等领域结合的发展模式,了解到如何通过资源创新利用完善农业体系为楚雄市农业资源多元化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授+模拟操作+实地教学”的模式开展培训,教学安排系统严谨,培训内容全面扎实,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本次培训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了一个充电、蓄能的平台,更为楚雄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在培训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楚雄市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楚雄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苏文荣、叶松华、杨朝丽、段玮
审稿人:刘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