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 乡村振兴成果 >> 正文
号: cxsncj-/2024-1118084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4-01-31
发布机构: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称: 筑强党建引领之魂 厚植乡村发展之基
号:

筑强党建引领之魂 厚植乡村发展之基

发表时间:
字体:[    ]

2023年,市乡村振兴局党组紧紧围绕市委年初部署,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线,以党建为统领,建立责任、政策、工作落实闭环机制,持续凝聚干部攻坚合力,分类补齐弱项短板,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7868.58元、14517.7元,同比增长12.58%、14.84%,85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动态清零,在州级年度考核中,连续3年获“好”的等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交出了“乡村出彩”的合格答卷。

一是抓责任落实,着力破解增收“堵点”。聚焦弱项短板,对65家市属部门、15个乡镇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进行全面梳理,逐项交办,每月调度研判,先后4次实地督查,12次专题推进,切实把“定的事”变成“做的事”、把“做的事”变成群众“盼的事”。2023年,96个重点乡村建设项目、楚南路乡村振兴示范带、3个州级示范点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部完成计划建设任务。新识别监测对象48户151人,消除风险31户98人。投入182.7万元,为1.4万脱贫人口和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购买防贫保险,理赔261.87万元,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抓政策保障,着力解决增收“热点”。制定印发万元以下脱贫人口专项帮扶方案和产业11条、就业9条等6项帮扶措施,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0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5个,办结群众救助申请事项826件,兑付惠民惠农补贴54.17万人20317.12万元。成立重点群体增收工作专班,对脱贫人口增收实行“红黄牌”管理,挂牌督办。2023年,提请市委市政府对被授“红牌”的11个乡镇和3家市属部门进行责任提醒约谈,对被授“黄牌”的9个乡镇和6家市属部门给予工作提醒。

三是抓精准帮扶,不断解决增收“痛点”。紧盯产业、就业两个关键,投入产业资金6545.9万元,小额信贷5414.39万元,发展产业项目59个;聚焦“卖难”问题,利用沪滇协作、“火把节”等帮扶销售农产品1.28亿元,脱贫户、监测对象经营性收入达5172.63元、4079.6元,同比增长5.5%、5.32%。下达衔接财政资金1164.52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500人,开发乡村公岗500人,1.8万人转移就业,兑付跨省务工交通补助407.1万元,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11448.15元,占收入总数的64.04%,有劳动能力“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清零。

四是抓金融服务,不断解决增收“难点”。紧紧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试点机遇,迅速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1+7+3”政策保障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资”转化,策划乡村振兴融资项目91个,达成合作9个,全市新增涉农贷款150多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78.75亿元,创新实施紫溪贷、惠牛贷、创指贷等59个创新型信贷产品,新增涉农市场主体683户,8522户33498人脱贫户和监测户与385家企业建立利益联结,群众增收更加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