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 乡村振兴成果 >> 正文
号: cxs019-/2021-1109001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1-11-09
发布机构: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称: 关于做好2021—2022年冬季农业生产的通知
号:

关于做好2021—2022年冬季农业生产的通知

发表时间:
字体:[    ]

冬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战,也是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为夯实粮油增产保供基础,稳步推进我市2021—2022年冬季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冬农生产工作的意见》精神,现结合楚雄市实际,就做好2021—2022年冬季农业生产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冬季农业生产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冬季农业粮食生产面积占我市全年粮食作物面积的三分之一,抓好冬季农业工作,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发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市属相关部门务必认清形势,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冬季农业工作的使命担当,努力夺取明年夏粮大丰收。

二、千方百计扩大冬季农业种植面积。面积是产量的基础,各乡镇、市属相关部门要围绕“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质效”的思路,把冬季农业生产计划面积逐级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组、到田块,确保2022年全市夏粮23.5万亩、油菜6.5万亩目标任务的实现。要根据产业优势和生产习惯,充分利用冬季温光和耕地资源,全力扩大冬马铃薯、冬玉米、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要充分调动规模经营主体积极性,推动冬闲田季节性流转并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强化对经营农户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动员各类经营主体尽最大努力种足种好,确保粮食、油菜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三、优化冬季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各乡镇、市属相关部门要结合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优势,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促进冬季农业提质增效。坝区乡镇要加大粮食作物和油菜、人工食用菌等种植;山区乡镇要加大高山反季蔬菜种类和麦类、杂粮、豌豆、贡菜、冬萝卜等种植。“一江三河”区域要充分利用低热河谷光热资源,加大冬马铃薯、鲜食冬玉米、鲜食早蚕豆、反季小米辣等种植。有条件的乡镇要适应草食畜规模化养殖对饲料的需求,加大青贮饲用蚕豆、青贮饲用麦类种植;加强与种子企业合作,不断拓展麦类、蚕豆等繁制种规模。

四、促进冬季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各乡镇、市属相关部门要聚焦主要粮油作物,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引领冬季农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科技培训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普及落实机耕机播机收、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重点节本增效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效益。加大推广抗旱耐寒和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配套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拓展市场需求。要组织技术骨干充实到冬季农业生产一线,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冬季农业生产圆满开局。

五、减轻冬季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各乡镇、市属相关部门要树牢“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一方面,要盯紧重大病虫疫情防控。以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为目标,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在冬马铃薯生产区,要加大种薯检疫监管力度,做到凡调必检,严防疫情传播蔓延;在冬玉米生产区,要提早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建立性诱防控带。另一方面,要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干旱、低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