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开寿、李应菊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力度》的提案,已交我们办理,经8月17日面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高毒高风险农药管理,逐步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强化高毒农药监管。一是加大开展农药经营人员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力度。组织了全市农药批发企业及限制使用农药经营户24家(45人)参加的培训会。发放宣传学习资料、培训资料123份,组织企业签订楚雄市农资经营承诺书24份,促进了全市农药产品稳产保供有序推进。二是严格程序依法开展农药经营许可资料及现场审查工作。上半年我局接待农药经营许可办理咨询人员89人次,网络、电话指导农药经营许可申报事项135人次,依据《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受理审核农药经营许可申报资料11份,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11本。截至目前,全市已颁发农药经营许可证172本。三是开展市场主体资格检查,全面清查无证经营行为,经营台账不健全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令整改无证经营行为6件,出动136人次,现场检查指导农药经营网络化台账317人次,网络、电话指导197人次。目前已获农药经营许可证的172户农药经营户中,在云南农药数字监管平台的已注册审核通过165户,正常运行农药经营网络台账165户,注册率和正常使用均达到96%,全面推行农药经营台账网络化制度。四是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半年来,农药监管工作中巡查检查82次,出动执法人员382人次,检查门店和企业239家,检查农药产品826个次,目前全市农资市场平稳有序。通过上述措施,未发现农药经营户售卖高毒农药情况,低毒低残留农药减量增效成效也逐步显现。
二、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和加大可降解地膜推广力度,不断完善农膜回收网络,不断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一是明确部门职责,认真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推进废旧农膜使用标准化。确保不达标废旧农膜产品不进店、不销售、不下田。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截至7月底止,全市共设置宣传牌15块,粘贴宣传标语381条,发放宣传资料12500余份。三是积极开展农作物抗旱节水技术培训,推广使用降解膜。开展生物可降解膜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生物降解膜、逐步替代传统聚乙烯农膜。减少农田“白色污染”和农业生产投入、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四是监督农资经营单位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建立废旧农膜以旧换新补差价,督促废旧农膜使用户积极清理捡拾残膜。逐一要求农资经营单位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以回收8千克废旧农膜补助新农膜1千克的比例,进行互换式销售,控制农膜使用量,探索建立“谁使用、谁治理、谁生产、谁回收”制度。减少农田污染。五是督查农膜生产、销售商积极回收废旧农膜,建立农膜销售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机制,减少农田废旧农膜污染。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共销售农膜591.3吨,较2019年同期销售量606.3吨下降15吨,下降2.8%。六是逐步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设,促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根据具体情况,在重点区域建立村级回收网点,按照1-2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回收点,建设具有固定堆放场地、有专门人员、有明确标识标牌、有辐射区域、有拉运车辆、有计量设备、有消防设备的回收网点80个,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死角。
三、设立农膜回收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业污染防治措施有效落实。我们将积极争取中央、省、州项目资金扶持,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立健全农膜回收管理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废旧农膜污染耕地现象。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针对存在问题逐年加以整改完善,为生态农业建设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