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部门公开 >>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 人大代表建议 >> 正文
号: 115323010151706274/201803-00090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17-11-24
发布机构: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17-11-24
称: 楚雄市农业局2017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报告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楚雄市农业局2017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报告

发表时间:
字体:[    ]


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市政府督查室:
  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部门履行职责的法定职责,也是促进部门开展工作的强大动力。我局历来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把议案和提案的办理工作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好,不断强化办理举措,完善办理机制,努力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下面,就将2017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理情况
  2017年,市农业局共收到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26件,其中直接办理的24件,协办件2件。其中:州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案1件,该件为协办件,目前已协助州农业局办理结束。市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16件,其中:已全部办结,列入A类件的有10件,列入B类件的有6件,实现了面商率100%,满意率100%。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9件。其中:直接由我局办理的8件,协办件1件。经过认真办理,现列入A类件已全部办结的有7件,列入B类件的1件,同样实现了面商率100%,满意率100%。2017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实际投入资金227.4万元,累计投入市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
  (一)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建议方面15件。分别是李万宝代表提出的《关于帮助八角镇庄房村委会冬桃种植后续管理扶持资金的建议》、董俊山代表提出的《关于给予解决背阴村委会背阴茶厂增扩茶园面积300亩政策扶持的建议》、者成相代表提出的《关于蚂蝗箐茶厂闪片房村民小组规模化茶叶种植建议》、董光友代表提出的《建议人民政府加强对全市各乡镇农业产业定位、布局、规划和支持》、李仕德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农村种养殖扶持力度的建议》、钱兴华代表提出的《加大地方民族品牌保护力度,为彝州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杨勤良代表提出的《关于楚雄市吕合镇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李国艳代表提出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技术支持》、石先富代表提出的《请求给予保甸中草药、花椒高产示范资金支持》、陈应高代表提出的《关于给予罗只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修复资金补助的建议》、杨定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曙光村委会特色种植花卉、金耳种植产业列项资金扶持发展壮大的建议》、九三学社楚雄州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楚雄市魔芋产业发展的提案》、鲁德相委员提出的《关于扶持魔芋种脱毒及无菌芋种繁殖基地建设的建议》、郭庆仲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楚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苏骏委员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市都市型观光生态农业的提案》。收到建议提案后,我局认真分析研究,强化措施落实,在及时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落实。一是规划引领建基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实际规划编制《楚雄市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以及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农民合作组织及现代农庄6个专项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优化种养殖生产、加工区域布局。在巩固发展粮烟传统产业基础上,不断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农业设施建设,加快以畜牧、核桃、蔬菜、魔芋、人工食用菌、鲜食水果、青花椒、中药材、花卉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全市规模养殖比重逐步提高,畜牧业生产逐步由分散养殖向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目前,全市建成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6.7万亩、核桃基地103.4万亩、花椒基地14万亩、魔芋基地8.2万亩、中药材基地1.83万亩、鲜食水果基地3.7万亩、鲜切花基地2817亩,种植人工食用菌250万平方米,新增规模养殖户376户,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8个,云岭黑山羊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二是加大投入培产业。楚雄市始终把农业产业的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尽管面临严峻的财政紧张形势,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全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全市累计获证企业31家,产品5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企业9家,认证产品19个,绿色食品企业21家,认证产品28个,有机食品企业1家,认证产品4个,2家企业生产的产品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证书,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在市财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继续决定投入1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加快全市种养殖业发展,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必将推动全市种养殖业夯实发展基础,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认真农业部门的履行职能职责,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抓好抓实我市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议方面5件。分别是夏荣祥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子午镇云龙村后山、后冲片引水沟和机耕路等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杨定才代表提出的《关于给予对曙光村委会山坝接合部农田列为中低产田提升改造的建议》、赛加领代表提出的《请求市委市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扶持力度,为土地流转打好基础的建议》、黄亚梅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三街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议》、李永文、聂斌委员提出的《关于在楚雄市开展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保险的建议》。收到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后,我局认真分析研究,强化措施落实,在及时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落实。一是紧紧抓住全省新一轮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新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改造中低产田地2500万亩),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编制了《楚雄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主体规划(2008-2020)》,全市规划改造中地产田地37万亩。二是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中低产田地改造改造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市农办),市属承担中低产田地改造职能的水利、国土、发改、烟草、农业、财政、林业、扶贫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方筹集资金,认真组织实施中地产田地改造,到2016年,全市共争取和投入资金4亿多元,完成中地产田地改造30万亩,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我市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2009年至今,我局组织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7项,争取上级建设资金3349.41万元,改造面积36198亩。2016年,争取省级项目资金500万元,在子午镇的打苴、杞木、云龙、邑舍4个村委会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5000亩,建设沟渠17378米,机耕路3400米,管网3925米,其中在云龙村委会建设沟渠13条6010米,机耕路3条830米,目前项目已经完工投入使用。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2件。分别是刘忠翠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社区、村委会集体经济发展扶持的资金及项目投入的建议》和赵景富代表提出的《请求帮助解决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困难问题》。收到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后,我局认真分析研究,强化措施落实,在及时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落实。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提出从2016年起,用不到5年的时间,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惠民强村”行动,探索和实践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有效途径,解决村(社区)“无钱办事”难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二是根据《楚雄市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市领导小组的要求,我局已在2017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安排了100万元的专项资金,并制定了《楚雄市2017年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指导各乡镇按照年度目标任务,统筹整合项目,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调动村集体成员积极性,积极探索实践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增效益、村集体经济增实力、农民群众增收益的目标。
  (四)农业环境整治方面1件。是由民建楚雄州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治理的提案》。收到提案后,我局认真分析研究,在采纳委员意见的同时,认真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制定了《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楚雄市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至2020年)》,以建设“七彩云南、宜居宜业、美丽楚雄”为主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行业督导;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特色、提升环境”的原则,在城市全面实施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化面积的“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在农村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楚雄。二是市农业局结合工作职能职责,认真抓好“清洁田园”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农药包装等废弃物的回收治理,治理成效开始显现。
  (五)农机安全方面1件。是鲁发松等三位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监管的建议》。收到提案后,我局认真分析研究,在采纳委员意见的同时,认真抓好以下工作。我市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机具呈现出保有量不断增加、种类越来越丰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特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也随之增多,对农机管理和技术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专兼职农机监理人员62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2万千瓦特,其中:在册运输型拖拉机5943台,农作拖拉机1205台、联合收割机53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7万台套,清理备案的8.83千瓦以下小型手扶式拖拉机、微耕机2.4万余台;拥有拖拉机驾驶员7217名。全年辖区内共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受伤6人;未发生在统计范围内的拖拉机事故,农机供油点、修理点、农副产品加工点无火灾、伤亡事故发生。
2017年上半年完成各类责任书的签订工作,签订率达100%,召开安全学习会18场,参会人员2650人次;悬挂宣传横幅36条,发放宣传资料7200余份,发送“三农通”、“飞信”等信息48条,电视宣传报到2次;检验农作拖拉机107辆,占应检验数232辆的46%;检验运输型拖拉机2951辆,占应检数3368辆的87.6%;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5期,培训拖拉机驾驶员56人;共出动农机执法车辆6辆次,执法人员21人次,查验各类型拖拉机83辆,联合收割机260台,查处无证驾驶2人、查处脱检脱保拖拉机1辆、违法载人3人,其它违法行为8辆次;扣留拖拉机2辆;扣留拖拉机驾驶证1本;签订《联合收割机安全生产承诺书》260份,违法告知书3份;至目前为止,全市未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田间、场院,农机供油点、修理点、农副产品加工点,无火灾、无伤亡事故发生。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分析研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局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工作。及时制定办理工作方案,提出具体的办理工作目标、办理责任、办理形式和办理时间安排,要求办理工作面商率、答复率、满意率做到三个100%。同时,对提案进行登记、梳理、归类,明确分管副局长牵头办理,提案内容涉及单位及人员具体承担办理的责任制。加强承办单位的工作督察,采取会议交办、电话督办等方式做到定期检查通报,把办理工作与加强工作督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跟踪问效,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二)强化办理措施,确保办理质量。在市政府召开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后,立即组织召开局长办公会、党政班子扩大会,逐件逐项对建议提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初步拟办意见。然后由分管领导带领各建议提案承办部门“下”到委员单位,直接与代表委员见面衔接,沟通交流办理措施情况,听取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提案。各承办单位将代表委员建议意见统一反馈“上”来,局领导班子针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新的办理措施,并责成各相关单位抓紧落实之后,再次由分管领导带队“下”到委员单位,将办理落实情况向代表委员报告,进行面对面答复。通过不断细化办理措施,大大加强了承办单位与委员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建议提案办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了答复内容充实具体、实事求是,避免了应付性答复、重答复轻办理的现象,确保了所有承办建议提案件件得落实,事事有着落,大大提升了办理质量和代表委员满意度。
  (三)及时面商答复,确保办理满意度。为提高建议提案的答复质量,我局本着认真负责、顾全大局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磋商,做到每件建议提案一一办理回复。在建议提案的办理前、办理中和办理后,都始终主动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代表和委员们对办理工作的了解、理解和认可。每件建议提案办理时,都由分管副局长带队逐一登门入户,直接与代表委员见面衔接办理情况和报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听取办理工作情况意见建议,当面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委员们的理解和支持。办理过程中,准确领会和把握代表委员意图,坚持快节奏、高效率,不拖不压,快捷办理,及时答复,有的放矢,保证每件建议提案的答复质量。办理完结后,严格遵照相关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规范的复文格式,及时由承办单位拟定建议提案答复文件,交由局办公室核稿,经分管领导审核、局长批准后最后定稿。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委派承办单位上门将答复一一送达代表委员手中,做到所有答复内容充实、实事求是,力戒应付性答复,避免流于形式,确保他们满意。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打算
  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局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案均已全部办结,并得到委员的较高评价,但我们也深知离代表委员们的愿望还有一定距离,办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办理工作中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还得进一步加强;二是部分建议提案因受当前政策和实际情况影响,不能全部满足政协委员意愿。
  在下一步办理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和分析研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把B类件的办理做为下步工作重点,加强办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办理水平,把群众利益、委员的要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尊重代表委员、倾听民声、推进工作的角度,增强办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沟通联系,注重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推进我市农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楚雄市农业局
   2017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