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部门公开 >> 楚雄市自然资源局 >> 政协提案 >> 正文
号: cxs018-/2022-1228012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2-06-24
发布机构: 楚雄市自然资源局 生成日期:
称: 关于对州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90号提案的答复
号:

关于对州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90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
字体:[    ]

张鹤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楚雄机场及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楚雄民用机场基本情况

楚雄机场选址于楚雄市西南方向东华镇的白沙哨场址,建设用地总规模3507亩。场址距离楚雄市区直线距离约11km,公路距离约26km。目前场址用地基本为疏林地,跑道轴线避开城市发展规划方向,且场址离城不远城,不影响城市近远期的发展规划。

楚雄机场的性质为国内民用航空支线机场,现按照4C级民用机场进行建设,远期按照4F级的要求进行控制。本期目标年(2030年)吞吐量确定为100万人次,机位数为11个,按照机位数设置2条垂直联络道;远期目标年吞吐量为430万人次,年起降架次42500,远期站坪总机位数为20个。本期航站楼规模为12000㎡,停车场总面积为11200㎡;远期航站楼总规模为60000㎡,设10个近机位登机桥,停车场总面积为37200㎡。确定本期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C,跑道长度3000m,宽度45m,道肩宽1.5m,总宽度48m,跑道两端各设一掉头坪;站坪设置局部平行滑行道,建设两条垂直联络滑行道,长183m(跑道边至站坪边),宽18m,道肩宽3.5m;建设一个可停放10架C类飞机的站坪,面积480m×130m,建设一个可停放1架C类飞机的隔离机坪,面积70m×70m。本期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为235299.07万元。

(二)楚雄空港经济区基本情况

依托楚雄机场建设,打造楚雄空港经济区。该区位于楚雄城市规划区,地处楚雄市中心城区西南侧,接茶花谷组团,以楚雄机场建设为核心,围绕机场核心区周边一定范围规划为楚雄空港经济区,其规划范围为:东至子午镇袁家村委会下马房、郭家、鲁家村小组,以及中石坝水库,南至子午镇以口村委会此苴村小组、罗只村委会甸尾村小组,以及子午集镇,西至元双公路及东华集镇,北至云岭大道。

二、规划实施情况

(一)楚雄机场规划实施情况

目前,楚雄4C级民用机场正由州级成立的专班有序推进中。

(二)楚雄空港经济区规划实施情况

目前,《楚雄空港经济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已形成初步成果,通过规划以空港枢纽中心,东部田园景观廊、西部山谷景观廊,鸡冠山临空度假区、东华临空田园小镇、子午临空服务小镇、空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区形成“一心两廊五片区”的空间结构。

三、目标定位

(一)机场建设目标定位

楚雄民用机场建设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云南省的重要战略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建设民航强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多方面打下夯实基础。

(二)楚雄空港经济区目标定位

楚雄空港经济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楚雄州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铁公鸡”多事联运优势,与昆明长水机场共同构成滇中城市群两大空铁联运枢纽,全力推进国际航空门户建设,大理发展航空快于和物流集散;发挥基地优势,与楚雄高新区协同发展,实现楚雄经济增长双驱动,打造“引领滇中龙头昂起的战略枢纽构”、“点燃楚雄创新发展的绿色新区”的整体目标定位。

结合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地位,滇中城市群两大空铁联运枢纽,以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以野生菌为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等多方优势,形成“枢纽+”云上枢纽和“绿色+”绿色新区,打造对内对外的物流基地、院上数据的经济中枢、多式联运的航空门户以及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基地、创新发展的城市新区。

根据省级层面八大产业、三张牌、滇中城市群规划,州级层面“2+5+3”迭代产业体系、“3主3辅”产业体系,市级层面五大主导产业、五个潜导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等各层面产业政策的选择引导,提出“空港+”概念。在生态资源优势、交通资源优势以及空港经济区产业选择导向等趋势下,楚雄空港经济区着力发展综合物流产业、临空服务产业、新兴绿色产业。

四、下步工作

目前,楚雄市三区三线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划定和编制中,待三区三线划定,用地指标明确后,将按照相关政策程序推动实施楚雄空港经济区。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取采纳您的意见建议,做好产业定位研究,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联系昆明,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临空经济区和一体化联运体系,打造以楚雄机场为主体的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更好地推动楚雄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楚雄机场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