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夯实基础建设。抢抓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补短板的政策机遇,围绕“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把村镇基础设施投入作为新一轮投资和扩大内需的重点,集中精力和财力尽快实现村镇道路、饮水、文体设施、人居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全覆盖。年内争取实施投资363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争取实施投资680万元的低电压台区升级改造,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
二是狠抓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要求,坚持长短结合,推动农业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树造品牌,发展规模种植和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培树品牌,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富,实现生活富裕。重点抓好腊曲橄榄坝300亩小黄姜、甘蔗种植,巨龙峨苴300亩沃柑种植项目,通过典型示范,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年内发展种植果蔬7000亩以上。打造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带动红大戟、重楼、天门冬等中药材种植5000亩。
三是提升乡村风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来抓,谋划和争取有关项目,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填埋场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着力解决厕所难看、难闻、难用等突出问题,完成集镇4个公厕改造。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克期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032座的改造任务,努力补齐影响村民生活品质的短板。强化村容村貌整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宜居新村建设。
四是突出生态优先地位。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牢固树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林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盗伐林木、私挖乱采砂石矿藏资源等破坏林木违法行为;持续推进碧水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全力推进“碧水”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净土工程,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生态环境红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支撑,推进秀美新村建设。
五是全面抓好民生保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坚持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加强卫生、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做好教育服务、平安校园及控辍保学等工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明新村建设。
六是深化社会治理。围绕“治理有效”要求,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全面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出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树牢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深化平安新村建设,提升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矛盾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力度,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