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广袤田野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唯有深耕沃土,方能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收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好风景”。
——深耕乡村谋发展,做强产业提质增效文章。持续巩固传统产业。大过口乡围绕“一棵芋”做文章,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种植大户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发展魔芋种植1.4万亩,实现“种一棵芋、富一方民”,2022年成功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3年,全乡实现魔芋总产值1.8亿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5万元。抓牢优势特色产业。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特产品出村进城,通过电商直播售卖地涌金莲、野生菌(盐水菌)、魔芋种、蜂蜜、核桃等特色产品,打通联农带农“最后一百米”,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2023年,全乡电商网络交易额达850万元,纯收入340万元。
——深耕乡村谋幸福,做好环境宜居宜业文章。生态保护持续增强。持续开展“党建+河湖革命”河长制清河行动,累计巡河455余次,清理河道及岸线垃圾5.7吨。深入落实“林长制”,实施1000亩荒山绿化工程,实施低效林改造项目466亩。碧鸡、依齐么、磨刀箐、大益鸡、蚕豆田5个行政村被评定为“省级森林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聚焦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全面打响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结合“主题党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建美丽庭院1498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36个,磨刀箐李家、黑纳依被评为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磨刀箐村委会获评省级美丽村庄。
——深耕乡村谋治理,做强成果共建共享文章。坚持党建引领,打好乡村治理“组合拳”。“党建+基层治理”。坚持矛盾纠纷“一周一分析一研判一报告、月两回访”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和婚姻矛盾纠纷双方动态跟踪掌握,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民族矛盾不激化”的“三不”目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民族团结和睦。“党建+乡风文明”。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管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写入村规民约,“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成立由党员为组长的服务队40支,引导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切实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设立党员示范监督岗30个,发动120名党员划分片区参与督导工作,定期不定期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督查及暗访,推动“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