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苍岭镇“产业服务社”探路乡村振兴新实践

发表时间:2025-11-04 08:45 信息来源:市委组织部  作者:李越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楚雄市紧扣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立足市情农情,于苍岭镇率先探索建设“现代乡村产业服务社”,以“党建引领、平台赋能、服务共享”为路径,着力破解乡村资源盘活难、服务供给不足、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强基固本,筑牢一线战斗堡垒,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楚雄市苍岭镇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服务社建设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试金石。通过构建“1+N”党建联建模式,建立“产业新村”联席会议制度,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冲在服务一线,依托党组织整合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发展共同体,打造“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有奔头”的工作格局,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引导老党员、老同志等在矛盾调解、网格治理、志愿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使党的政策宣传到户、贴心服务送到身边、群众困难解决在基层。确保服务社建设方向正、资源聚、人心齐,形成“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良性循环。

——平台聚合,打通资源要素堵点,以“小切口”推动“大服务”。面对乡村资源闲置与服务短缺并存的现象,服务社运用平台化思维,构建起一个集智慧管理、项目调度、资源整合于一体的核心中枢和“N”个围绕劳务对接、生活配套、便民办事、志愿活动等衍生出的多个灵活功能模块为议题的“1+N”运营体系。通过系统盘活镇内闲置校舍、老旧农房等“沉睡资产”,改造建成“工人公寓”“中央厨房”、党群服务站等实体空间,并同步打造“云上就业”数字平台,动态匹配企业用工与村民求职需求,实现“指尖就业”。目前已成功联动本地企业10余家,精准输送产业工人,个人用户注册突破2000名,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荒”与“群众就业难”的双重困境,形成了“资源盘活-服务集成-效率提升”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利益共享,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身”融入“现代化”。服务社的核心目标是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而非旁观者。为此,楚雄市苍岭镇着力构建“土地流转有租金、园区务工有薪金、劳务服务有酬金、合作经营有股金、公益反哺有基金”的“五金”增收体系,确保农民在多个环节分享增值收益。通过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资产参股方式融入现代农业经营;村办企业通过组织化劳务输出提取服务费用,部分反哺设立“共富基金”用于村级公益;同时,围绕产业工人生活需求,在黄草村红光队小组集中打造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五分钟生活圈”,并提供通勤接送、送餐到岗等贴心服务,结合“一刻钟就业圈”“半小时休闲圈”建设,真正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又顾家”,使农民在融入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