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彝海街道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管理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将老旧小区治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突破口,锚定“环境提优、服务提质、治理提效”目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通过建强组织、整合资源、压实责任,全面打响老旧小区治理“攻坚战”,切实回应群众对宜居生活的期盼。

彝海街道的9个典型老旧小区,长期存在无配套物业、基础设施弱、周边资源不足的问题,社区环境卫生、安全排查、设施修缮等工作均由社区牵头推进,由此也导致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意识弱、归属感不强,难形成治理合力,老旧小区治理成难点。为破解此困境,彝海街道以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为突破口,从思想上激发居民主动性,推动从 “旁观者” 变 “参与者”,投身社区建设,在自我管理服务中提升素质与服务意识,同时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探索出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
——党员带头当先锋,筑牢治理“主心骨”。街道深入践行“支部建在网格上”的治理理念,以"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通过前期网格摸排、党员自愿申报、群众代表评议的“三步筛选法”,从小区退休党员、在职党员、青年党员中择优组建业委会,构建“分片包户、责任到人”的精细化服务机制。创新设立"党员亮身份、岗位亮承诺"公示栏,将9个小区200余名微网格员和小区各项服务人员和服务项目进行公开,实现"群众诉求一键对接、服务事项一目了然",让党旗在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多方联动聚合力,激活共治“新动能”。一方面,街道和社区积极对接共建单位联动开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精准对接,近期联合消防大队在万家坝安居小区A区免费安装充电桩4组、修剪绿化树木、增设宣传栏3处、配备灭火器若干,切实解决群众“充电难、安全忧”等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落实联系领导挂包责任制,挂包领导下沉包保小区召开现场办公会,牵头解决无物业管理、停车位规划等民生难题,构建起“党员带头、单位助力、领导督战”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民主议事汇民智,搭建治理“连心桥”。街道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导向,先聚焦人数比较少、问题相对较少的小区创新召开"小院议事会"民主协商机制,收集诉求,累计梳理出“增设便民充电桩”“修补破损路面”等民生需求4条,全部纳入治理台账动态管理、挂账销号。同时,万家坝社区油漆厂小区已完成物业管理费收缴工作,该笔费用为小区车闸系统运维及摄像头设备运行提供了资金保障,目前相关设施已正常投入使用,且发动居民开展“卫生保洁”活动,让群众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实践者”,凝聚起共建共享的磅礴力量。

下一步,彝海街道将持续深化老旧小区治理模式创新,建立“问题收集-协同处置-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机制,推动治理成果可复制、可持续,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