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鹿城街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摸排隐患、备齐防汛物资等举措,切实加强防汛应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组织领导,紧绷“思想弦”。及时调整充实街道防汛救灾指挥部成员,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共同担任总指挥,形成“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建综合协调、预警监测、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损毁调查和恢复、后勤保障8个工作组,细化分工,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严格落实挂点联系市级领导24小时在街道驻守,街道主要领导24小时在指挥部坐班值守,分管科级领导在挂联社区24小时驻守,12个社区书记在社区24小时带班值守的“四级值守指挥”工作机制。
——摸排风险隐患,筑牢“安全线”。组建由街道干部职工、社区和小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防汛排查工作组与巡查队,对村小组、“无物业服务小区”、老旧小区、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对辖区内河道、水库、山塘、地质灾害点、危房等重点部位等,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及时对发现问题隐患进行排除、设置安全提醒、转移群众财产。
——抓实预警机制,畅通“信息渠道”。严格落实“1262”预警机制,安排专人密切与区气象、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获取雨情、水情、汛情、地质灾害风险预报等信息。畅通信息传递渠道,通过微信群推送、广播播报、入户告知等方式,及时向街道各部门、各社区转发宣传发布气象预警信息50余条,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宣传防汛常识,提醒做好防汛措施。

——做好防汛准备,下好“先手棋”。进一步修订细化《鹿城街道2025年防汛应急预案》,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组建1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12个社区分别组建不少于2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今年以来,组织开展防汛知识、抢险技能、安全防护等培训5场次,开展多类型的防汛应急演练2场次,切实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及时对街道、社区两级防汛物资仓库进行盘点和补充更新,储备充足的编织袋、沙石料、水泵、发电机、照明设备、救生衣等抢险救援物资,以及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生活救助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