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彝海街道“五微善治”织密民生幸福网

发表时间:2025-09-30 08:30 信息来源:彝海街道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彝海街道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发展,立足辖区地广人多、城乡接合的实际,积极探索“微网格、微阵地、微服务、微矛盾、微心愿”为核心的“五微善治”模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网格”打通治理“神经末梢”。围绕“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目标,通过“四项机制”“前出办公”等工作方法,构建“街道—网格片区—网格员—微网格”四级治理体系。在原有社区网格基础上,按5-10户划分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微网格员,吸纳党员干部、小组干部、志愿者等组成“微网格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矛盾排查、便民代办等工作,畅通“群众提、网格议、合力办”渠道,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每一人。今年以来,处理“楚雄微智理”平台群众反映事项276件,办结率99%,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微阵地”打造便民“温馨港湾”。坚持“小而精、实而用”原则,将服务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按照“六有”标准,在10个村(社区)建成“一站式”党群服务站,提供社保办理、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扶持、矛盾调解等服务;集中打造栗子园、万家坝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圈住居民便捷幸福生活;在栗子园、彝海等4个社区设立“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提供饮水、充电、歇脚等服务;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为村(居)民提供“4050”家门口就业点,在彝海、栗子园等4个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雨露课堂”“嫩芽呵护”儿童关爱等项目,实现“阵地虽小,服务暖心,生活便捷”。

“微服务”传递民生温暖。构建“民呼我应”服务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万家坝社区针对独居老人推出“爱心陪伴”服务,彝海社区为辖区高龄老人和困境儿童开办集体生日,栗子园社区通过“五星关爱”入户走访活动,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送学上门”、打理家务,通过视频连线帮助老人与子女沟通;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动员教师、医生、“三官一律一员”等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送学上门”“健康义诊”“法律宣讲”等活动,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精准匹配服务资源,传递民生的温暖和温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便利,让“幸福彝海”的底色更加鲜明。

“微矛盾”巧解群众“心头疙瘩”。彝海街道聚焦邻里矛盾、婚恋纠纷等“微矛盾”,搭建多元调解平台,巧解群众“心头疙瘩”。构建“1+10+N”多元解纷平台为核心,依托街道“幸福调解”总站,在10个村(社区)设立“幸福调解驿站”,整合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派出所、司法所等资源,吸纳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哨兵”,组建“街道+社区调解员+网格员+微网格员”四级矛盾调解队伍。通过“云综治”平台共登记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4件,完成上级交办矛盾纠纷4件,新就业群体累计上报有效线索12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7件,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彝海治理新格局。

“微心愿”点亮百姓“幸福星光”。彝海街道以“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导向,搭建“微心愿”服务平台,用暖心举措点亮百姓“幸福星光”。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社区“心愿墙”征集、“楚雄微智理”平台受理等方式,收集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需求,再联动党员志愿者、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形成“心愿认领队”,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接单、居民评单”的闭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