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紫溪镇“幸福调解”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发表时间:2025-09-01 08:34 信息来源:紫溪镇  作者:张赓宇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2025年以来,紫溪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以“幸福调解”为载体,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创新构建具有紫溪特色的“一网统管、五级联动”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绘就一幅基层治理与善治共融的新画卷。

一、阵地规范“安心调”:打造矛盾化解“主阵地”

以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积极搭建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受理与化解平台,推动“群众诉求在家门口解决”。

1. 标准化阵地强基础:严格按“五有”标准,建成面积1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综治中心,整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群众来访接待室、人民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域,统筹法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格局。

2. 智能化手段增效能:依托镇综治中心平台,开发上线“楚雄一网统管”小程序,实现矛盾纠纷“一网统管”,支持在线申报、线上交办、调解进度实时反馈等功能。结合线下调解室,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元调解选择。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定期研判纠纷热点与难点,为调解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规范化流程保公正:严格执行“受理登记—分类调处—办结反馈—跟踪回访”闭环流程,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台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截至目前,全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3件,调处93件,成功化解91件,调解率100%,化解率97.8%,群众首选调解率达96%,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63.7%。无讼零访村组覆盖率持续提高。通过“火塘夜话”“院坝说理”等方式成功化解典型案例32起,涵盖婚恋家庭纠纷15起、邻里矛盾10起。

二、多元联动“齐心解”:凝聚共治共享“强合力”

创新“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机制,整合各类调解资源,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1. 五级联动织密网:建立健全“镇—村—组—网格—微网格”五级调解组织网络(共设立镇级网格1个、村级网格8个、村小组级网格114个、基础网格179个、微网格445个),压实“五包”责任链条(镇领导包村、部门牵头调处、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包网格、微网格员包户)。推行“发现—交办—调解—回访”四步闭环机制,打造“家庭预警+网格巡查+层级化解”特色模式,组建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员、村组干部等构成的调解队伍,积极吸纳“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1+N”多元调解力量体系。

2. 特色品牌显成效:创新开展“民间讲理会”,设立“民族双语调解室”,充分发挥民族调解员在处理涉民族因素纠纷中的语言与信任优势,用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化解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例如,3月份,岔河村两户彝族群众因宅基地界限问题发生争执,情绪激动险些引发冲突。“民族双语调解室”及时介入,村委会主任李万珍与调解员运用彝语解读《土地管理法》,结合彝族“邻里互助”传统进行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共同修缮宅基地边界排水沟,真正实现“调解一件、和睦一片”。

3. 部门协同聚合力: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实行“综治法治办常驻、多部门轮驻、专业力量随叫随驻”模式,对重大疑难纠纷开展“联合会诊”,成功化解多起征地拆迁、债务劳务等纠纷。3月,前进村2户农户与企业因征地补偿问题发生争议,多次聚集反映诉求。镇综治中心迅速组织司法所、自然资源所、村委会召开联席会议,一方面开展政策解读,另一方面深入调查实情、分析研判租地合同,经3轮协商最终达成三方补偿协议,既保障农户权益,也助推项目顺利实施,赢得群众和企业双方认可。

三、源头预防“尽心防”:筑牢平安稳定“防护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1. 网格管理全覆盖:科学划分网格,配齐专职网格员,按月制定网格化服务任务清单,指导做好信息报送、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治理网络。

2. 定期排查早发现: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聚焦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弱势群体关怀等重点问题实施拉网式排查。4月,云庆村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村民李某与邻居因通行权问题发生言语冲突,随即上报村调解室及镇综治中心。镇司法所、平安法治办联合介入,开展普法宣传与思想疏导,经两次调解成功达成协议,恢复邻里和睦。2025年以来,通过排查发现矛盾纠纷30件,预防纠纷24件,有效将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

3. 重点时段强保障:针对火把节等重大节庆和敏感节点,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与安全隐患整治,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营造平安、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