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多发、道路交通基础薄弱等实际,近期以来,中山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用“绣花功夫”织密织牢山区安全生产“防护网”,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安全基础。
(一)源头治理,拉网排查消隐患。一是严密防控地质灾害。针对汛期强降雨、山体风化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风险,组织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及村组干部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巡查。对排查出的6处重点隐患点实施“一点一策”管理,明确监测责任人,加密巡查频次,设置醒目警示标识,并规划紧急避险路线和场所。入汛以来,已成功预警处置小型险情4起,提前转移群众20余户。二是紧盯薄弱环节。聚焦镇域内小矿山、小作坊、小水电、小型在建工程等薄弱环节,整合安监、消防、市场监管力量深入现场开展检查,严查有限空间作业、用火用电、特种设备操作等高风险环节及“三违”行为(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是抓实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65家次,整改隐患8项。针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多、防护设施不足问题,联合交通部门专项治理。在事故多发、视线不良路段增设广角镜5面、凸面镜1处,修补破损路面45平方米。同时,加强农用车、摩托车载客及超限超载治理,严查酒驾醉驾;设立11个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员每日值守,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
(二)聚焦关键,靶向发力强监管。一是筑牢森林防火防线。针对林密草深、秋冬季高火险形势,严格执行野外用火管控;增聘33名生态护林员,划分责任网格,配齐灭火装备,确保山头、地块、路口有人看管;运用智能监测系统与地面巡逻结合,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大宣传力度,在进山路口、聚居点设置固定宣传牌44块,发放宣传单1200余份,利用“村村响”每日播报防火警示,提升群防群治效果。二是抓牢自建房安全。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重点排查用作经营、人员密集及老旧房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前期隐患房屋复核鉴定,对鉴定为C、D级的危房,坚决落实“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要求,采取加固或拆除措施。同步,加强农村建房指导,规范施工队伍资质和建设标准。
(三)宣教演练,提升能力筑共识。一是安全知识普及到户。创新宣传形式,利用赶集日设咨询台、发放图文并茂《山区安全风险防范手册》;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安全夜校”,邀请应急、消防、交通等专业人员,结合本地真实案例讲解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累计开展集中宣传82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二是应急演练锤炼本领。坚持实战导向,针对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交通事故等山区高发场景,精心组织镇村两级综合演练。模拟突发山体滑坡,演练预警、疏散、搜救、救护、安置全流程;模拟林区火情,演练报告、集结、扑救、清理、保障各环节。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2025年以来,已组织演练12场次。
(四)夯实基础,应急准备保周全。一是充足储备应急物资。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全面梳理更新镇村应急物资储备。重点补充应急照明、救生绳索等适用于山区地形的物资,实行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动态更新,确保品类齐全、数量充足、性能完好。二是应急值守严谨高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在极端天气预警、重大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强化值班力量,保障通信畅通。完善信息报送机制,明确流程、时限和责任,杜绝迟报、漏报、瞒报。镇应急指挥中心高效运转,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科学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