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子午镇党建引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发表时间:2025-04-07 09:41 信息来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赓宇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楚雄市子午镇立足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农业不仅要增产丰收、更要好看好玩”这一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用,组织发动全镇干部群众扎实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振兴之路。

——统一思想“成合力”,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共识,高位统揽“定向”。子午镇坚持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农业”这一实际,结合“文化”这一特色,把不断提高农文旅产业融合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作为发展方向,确定了“红色文旅小镇、绿色生态骠川、空港经济新区”三大发展定位,形成全镇一盘棋发展共识。

思想破冰“强基”,镇党委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理论学习换思路、外出学习拓视野、集中研讨成共识等方式,围绕“今后谁来种田?”“田园如何变景观?”“子午有什么、缺什么?”等问题,开展思想大讨论,不断转变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典型引路“打样”,镇党委坚持以景区的思维谋划田园、以景点的理念打造村庄,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两大重点工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补充耕地提质改造等项目,认真践行“典型引路法”,以“一朵花两个村”破题,打造了“骠川花海”“诗歌小镇”“红色基地”等示范项目,实现了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的突破,让群众看到了成效,形成了示范。

——各村联合“办企业”,抱团取暖激活发展动能,创新路径“破难题”。镇党委按照“党建引领、政府统筹、村组主体”的思路,围绕“抱团取暖壮大集体经济”和“发挥优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两大目标,探索推行“整合资源、专业运营、利益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组织13个行政村联合成立云南骠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成立公司党支部,整合村集体及群众手中的土地、林地、房产等闲置资源,以流转、租赁、参股等方式整合到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推动联合经营,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营乡村“助融合”,公司结合镇党委、镇政府确定的学习“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000万元,规模化流转土地6780亩,租赁以口夸传统古村落古民居37处,成功开发“杨家大院杀猪菜博物馆”等乡村文旅项目,带动“骠川八大碗、花灯大戏台”等项目落地运营,成功举办三届“骠川油菜花海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为楚雄市民踏青赏花新添了好去处。

集体经济“增渠道”,公司通过“干工程、烘粮食、卖饲料、搞配送、做广告、开超市”等方式聚沙成塔增加公司收入,科学制定“4321”利润分配机制,年利润的40%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备用金、30%用于13个股东(村集体)分红、20%用于公益事业、10%作为管理层的专项考核激励。公司成立以来,实现营业收入3125万元,纳税55.1万元,税前利润538.4万元,向股东分红160.23万元,每个村(社区)通过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至14万元。

——整合土地“建花海”,盘活资源打造田园景观,统一改造“提质量”。2021年以来,镇党委认真分析耕地资源现状,积极争取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和高标准农田项目,累计争取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项目建设3.48万亩,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法邑村党总支将分散在956户农户的1400亩耕地组织起来统一实施提质改造项目,通过“小田改大田”和路网、水网配套,让分散沉睡的土地资源重新焕发生机。挖铜村党总支将1727亩耕地组织起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脱贫村在乡村振兴路上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统一种植“成景观”,子午镇紧密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突出“粮烟融合、粮油融合”,精细化做实油菜连片种植规划、水稻连片种植规划、烤烟连片轮作规划,采取“群众只认面积不认地块”模式和核心区政策扶持方式,通过市场主体运营和群众自发连片两大渠道,有序推动稻烟轮作、烟油轮作,通过种植结构的统一,形成了四季不同的“花海”“稻香”“烟韵”等田园主题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打卡,持续推动“游客流量换耕地产量”成为现实。

统一运营“办活动”,依托田园景观,骠川实业集团充分发挥作用,将云龙红色教育基地、以口夸诗歌艺术小镇和万亩田园景观等串点成线,推动乡村旅游运营发展,组织举办油菜花节、花灯交流展演、诗歌分享会等活动,特别是自2022年举办首届油菜花海艺术节以来,经历了“尝试探索干中学、品牌初塑爆全网、规模升级见效益”三个阶段,推动“子午油菜花”成为了楚雄文旅的新IP。第三届油菜花期间,日均5000人到子午拍照打卡体验田园和烟火,“一朵花”带动“多产业”的蝶变效应初步显现。

——闲房利用“做旅居”,变弃为宝唤醒沉睡资产,盘活资源“促共赢”。以“闲置资源变资产”为目标,鼓励村民将老宅改造为民宿、农家乐和文创空间,以口夸村通过修缮明清古宅,打造“诗歌小镇”,将诗词融入墙体文化,形成“一步一景”的诗意栖居地。突出“乡村运营”,成功打造以口夸杨家大院子午杀猪菜博物馆,吸引游客到以口夸体验农家杀猪菜,村民杨荣楷将老房改建为诗歌小院,年收入增加10万元,实现“务农+经商”双赢。

整合资源“优服务”,以口村党总支抢抓“旅居云南”建设机遇,依托骠川实业集团,整合37处闲置土地和房屋资源,引入专业运营团队,针对“城里一套房子、村里一个院子”的生活体验需求,快速推动“旅居村”建设,传统古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春节期间,以口夸迎来了首批到村里吃年夜饭的城里人。

诗意栖居“强基石”,镇党委深化实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活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获得楚韵田园项目资金3500万元为“旅居村”建设强配套优环境,推动“五院五坊”文创项目建设和人居环境持续整治提升,努力打造“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乡村旅游,让骠川坝子充满“人间烟火味”,让人们看到一个长夜萤灯、诗书歌舞、花灯打跳、瓜果飘香的幸福子午。

——活跃文化“增内涵”,非遗传承赋能乡村底蕴,聚焦文化传承激发“新质感”。整合红扇子花灯队、龙狮队、左脚舞队、小挎包服务队、广场舞队优势力量,用好油菜花海、文化大院、农家小院乡村舞台,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聘请文化顾问和荣誉村民,推动中国农民诗歌小镇建设,实现花与诗的激情碰撞。盘活用好“花灯之乡”文化资源优势,彰显“红扇子”宣讲工程,打造《出彩乡村》《诗歌情缘》《油菜花开骠川坝》等一批文艺精品,开展“乡村文化带头人培训工程”4期(次)149人,挂牌成立楚雄市文艺家创作培训基地。

聚焦地域特色攀升“新热度”,子午镇围绕“自己的节自己办、自己的戏自己唱”,深挖“骠川花灯”“诗歌文化”等非遗资源,培育“乡村特色风情引爆点”,打造文化IP,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天学创编《诗画乡村振兴》200余部花灯剧目,将农耕生活与时代主题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打造“帕男诗歌小院”“悯农诗书馆”,成立以口夸“农民诗社”,吸引本地“泥脚杆诗人”创作乡土诗歌,收集“三农”诗词作品131首,子午专题诗歌29首汇编到省、州编印的《古今吟农爱农诗选》,承办“中国农民诗会•楚雄现场”活动,子午成为全国诗歌爱好者的聚集地。

聚焦文旅融合厚植“新底色”,以“文化+节庆”模式,成功举办“骠川油菜花海艺术节”“白衣河风情热谷乡村旅游文化节”、子午田园生态健康跑、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以口夸之约主题诗会等活动,以及“中国农民诗歌小镇”恳谈会等会展活动。抓实“我为家乡种棵树”“我为村庄添抹绿”活动,深入推进“五个干净”行动,打造“清洁田园”“诗意庭院”,留住村庄韵味,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双提升。

——融媒支持“变网红”,专业推动扩大品牌影响,“融媒做策划”赋能扩效应。子午镇把宣传、营销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性工作,持续强化与州、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力量的合作,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帮助策划“杀猪饭江湖召集令”“潮玩子午”“花田喜事”等系列活动,创新“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借助官方平台和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推广“子午文旅”品牌。“子午油菜花”登上抖音同城热搜版,《光明日报》8天内2次报道子午,楚雄州与中国作协《诗刊》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推介子午,楚雄城各类大屏集中宣传子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点财经、消费主张等栏目报道子午,打通了流量变现的“最初一公里”。

“融媒接地气”推介扩效应,,各类媒体以本土乡贤人才杨天学、王文发、李琼芬、李筱琳为代表,为子午代言、为以口夸代言,讲好子午故事。在内容创作上,邀请摄影协会、诗人等群体参与宣传,推出《子午风光》《子午记忆》《子午生活》系列短视频,并通过“拼多多”“天猫”“抖音”“快手”平台开展直播带货,2024年销售菜籽油、虾青素产品、虾青素鸡蛋等特产1228.9万元。

“融媒做品牌”协同扩效应,围绕以口“颂骠川”文化品牌提升,楚雄州融媒体中心聚焦“以口夸”持续助力子午镇深入推进“一个居所”“一首小诗”“一场花灯”品牌建设,以图+文和短视频等新闻报道形式彰显“三个一成效”,开展“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活动、农民诗人、花灯与诗歌共融宣传报道67期(次),诗人接受州、市媒体采访40余次,让“一石激起千层浪”“滋润骠川一方水土”“富甲一方百姓”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