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采取措施 大力开展补充耕地百日攻坚今冬明春大会战

发表时间:2023-01-05 08:22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30 期   作者:市自然资源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2023年,州委、州人民政府下达楚雄市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是完成耕地数量指标0.57万亩、水田指标0.63万亩。楚雄市围绕这一目标,采取措施,精准发力,大力开展补充耕地百日攻坚今冬明春大会战,在稳步推进第一批43个补充耕地项目(其中,预计可产生耕地数量指标501.32亩、水田指标7799.42亩、粮食产能指标104.38万公斤)建设的同时,计划实施第二批2.5万亩左右的补充耕地残次林地项目。

(一)高位推动。一是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补充耕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及6个工作组,高位推动补充耕地工作。二是成立市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专班,抽调市自然资源、农业、林草、水务、市城乡投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充实专班,统筹推进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三是实行市级领导、市级部门包保联系制度,每个项目确定1名市级领导亲自挂帅、1个市级部门为责任单位,并与乡镇签订《楚雄市补充耕地种植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导、乡镇党委政府主体、部门配合、上下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统一思想。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长远发展上深化对做好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行动上不折不扣抓好补充耕地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紧扣节令抓栽种,按照“2月底完成项目建设、3月10日前完成育秧工作、4月10日前完成泡田、打埂、5月20日前完成栽种、6月底完成项目入库”的时限,克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实现“工程快、栽种完、长势好、入库好”的目标。

(三)健全机制。一是研究出台《楚雄市补充耕地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楚雄市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补充耕地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和措施要求,细化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签订责任书压实乡镇和部门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二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克服财政困难,优先保障补充耕地工作经费,拨付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项目管护费和奖补资金900余万元。三是制定出台系列奖补措施。项目实施后,乡镇进行为期三年的管护,青苗费、土地流转费、管护费列入项目资金预算,费用标准为:土地流转费(不分等次包干)旱地500元/亩/年、水田(菜地)700元/亩/年,管护费旱地500元/亩/年,水田1500元/亩/年;项目入库产生耕地面积指标,对乡镇人民政府给予奖补,新增耕地按水田6000元/亩、旱地3000元/亩的标准给予奖补,提质改造项目产生的规模指标按旱改水3000元/亩的标准给予奖补。

(四)措施有力。一是实行挂图作战。绘制占补平衡项目作战图,将建设、育秧、泡田、栽秧、入库5个环节任务,用清晰明了的图版形式,按照时间顺序标明每个阶段具体工作完成时限和联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以目标倒逼进度,以分工倒逼责任。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挂点领导、包保单位、责任人和专班工作人员把办公室搬到项目一线,在基层一线掌握实情,做好栽种指导、后备资源摸底、水源寻找、项目踏勘等工作。领导“一竿子插到底”,扑下身子、亲自察看、亲身体验、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栽种过程中出现的痛点难点。三是推行项目工作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每项工作均把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等内容,列成清单,分解任务,层层明确,抓好落实。建立市级领导分片包干项目工作机制,下沉到基层、到项目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个项目都要有具体的推进方案,施工路线图和时间表,责任得到压实,进度得到加快。四是典型引路法。针对建设、栽种、资源挖掘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专班和乡镇、市属部门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调度会、观摩会、推进会30余场次,多次组织赴外地州、县市实地考察学习先进典型经验,领导干部担当作为使命感不断增强。通过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以督查考核为“指挥棒”,激励领导干部时刻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形成抓机遇、抓落实、抓速度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