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在农民“市民化”、农村“空心化”、农业“规模化”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党建引领、平台赋能、服务共享,创建“乡村产业服务社”,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融合,为楚雄市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党建引领筑根基:以“三+”机制强动力,初显示范成效。楚雄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服务社建设,通过“三+”机制筑牢根基,苍岭镇首个服务社成效显著。“党建+”红色引擎,以“党建+制度”定规范、“党建+速度”提效率、“党建+温度”解民忧,搭配“党建+平台”“宣传”“人才”补短板;“党组织+”联农纽带,构建“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党员+”平台绿通,通过“党员+突击队/志愿者/群众”攻坚难题、开展20余场培训、结对帮扶群众。目前,苍岭镇服务社74名工人入住,配套设施完善;“供餐配餐”日均500余份;“云上就业”联动10余家企业,注册超2000人,助力80余人就业。
——平台赋能优配置:模块化运营提效能,探索可持续路径。楚雄市以平台建设为核心,通过模块化运营优化资源,探索乡镇服务社可持续模式。搭建劳务、生活、便民、志愿服务“四个平台”:劳务平台联动园区设“就业直通车”,提供就业服务;生活平台解决乡村“购物、收发件难”;便民平台代办15项政务,处理业务400余件;志愿服务平台组建多支队伍。细化产业、乡村经营、社会服务模块:产业模块提供务工宿舍、“指尖就业”岗位及企业配餐;乡村经营模块改造10个小院、孵化5个创业项目;社会服务模块建立全域便民网与全龄服务体系,服务800余人次。运营上实行“政府补基础、市场赚增值、群众享特色”模式,计划在15个乡镇推广,已完成3个乡镇规划。
——服务共享促融合:“1+N”模式惠民生,打造特色品牌格局。服务社以“1+N”模式推动城乡融合,助力“一镇一特色、一社一品牌”建设。“1”个运营平台建立“需求收集-派单-反馈-考核”闭环,每周收需求200余条,确保7日内解决;“N”个模块按需配置:农业乡镇配仓储、农技模块,工业乡镇强劳务、生活服务,旅游乡镇重文旅模块。联农带农探索“三块地”经营与“五金”增收机制,带动苍岭镇200余户年均增收1.2万元。打造“三圈”生活场景:“五分钟生活圈”配套便民设施;“一刻钟就业圈”开发40余个公益岗、扶持15家个体户;“半小时休闲圈”建文旅“微环线”,月接待游客千余人次。未来将按乡镇特色打造“生态康养”“现代农业”等品牌,提供可复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