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高新区将“发展架子”架在“枢纽”区位、“包容”空间、“丰沛”资源三大优势上,通过“去行政化”“市区一体化”改革及系统性完善“2主3辅”现代产业体系,园区工业匹配度显著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已逐步显现。2025年1—6月,实现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80.75亿元,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工业“压舱石”功能持续强化。截至7月,高新区市场主体存量超36542户,新发展内资市场主体2131,呈现“满园开花”态势。
——产业体系向“新”突破。聚焦生物医药与新材料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和关键技术攻关工程,设立专项研发基金加速产学研融合。生物医药覆绿。云南华派医药建成省级化学药工程研究中心,衡楚药业850吨原料药项目填补全省空白,叠加药科院制剂基地打造西南最大产能,形成多门类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鼎新”。以宇泽新能源为龙头,构建光伏半导体全链条,诞生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达60%,“含金量”跃升新高度。
——“链式招商”补“绿”纳“新”。创新“基金+招商”责任制与专班化推进机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精准对接产业链缺口,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积极支持宇泽、晶科走出行业调整期,尽快恢复产能;加快推进川至年产60吨光伏高纯半导体材料建设项目投产,着力补齐电池片、微电站等下游端。1-6月,招商引资项目8个,协议总投资224.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含5亿元以上项目2个),宁真药业等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招商树”拔节新枝芽。
——绿智融合焕新动能。通过绿色制造标准与智能化改造补贴政策,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改诊断与定制方案,“换芯工程”驱动存量工业提档升级。产值跃升。企业滇中有色再生铜项目投产后年收入超百亿,天腾化工技改产值激增50%,天利药业智能产线包装效率提升300%。智汇高新。截至目前,区内2家企业获省级数字化示范,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认证,“知产芯”催生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