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楚雄市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智治,把“微治理”作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切口,在组织重构、数字赋能、机制创新、服务下沉等方面持续用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多元共治的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织密“微网格”,治理单元从社区走向楼栋,按照地域相邻、户数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全市统一布局、统一编码、统一职责,将全市2041个网格细分为2.7万个“微网格”,同步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推动治理单元由社区向楼栋、单元、家庭延伸。择优选配专兼职微网格、党员楼栋长(单元长)2.7万余名,推行网格员“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法,建立“周巡查、月遍访”制度,动态掌握网格内社情民意。
搭建“微平台”,数字赋能实现“一网统管”,依托“楚雄微智理”数字平台,集成“我要上报、预约办事、政策咨询、积分兑换”等10余项功能,形成群众点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社区评单闭环流程。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受理群众诉求3.2万件,办结率保持在97%以上,平均办理时限压缩60%,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8.6%,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依托“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和AI算法,平台可自动识别占道经营、消防通道堵塞等8类高频事件,实现“未诉先办”。
创新“微机制”,多元主体共绘“善治同心圆”,建立“积分制+爱心超市”激励机制,协调财政资金投入,用于积分兑换、评优奖励,激发网格员、志愿者、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热情。同步推行“社区合伙人”制度,吸纳200余家物业、快递、商超企业,组建“红色管家”“骑手志愿队”等服务队伍135支,年均开展矛盾调解、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26万人次,实现社区资源联享、治理力量联动、民生实事联办。
做优“微服务”,场景嵌入托起“民生大幸福”,坚持“一网格一特色、一小区一品牌”,在微网格内嵌入“老年幸福食堂”“四点半课堂”“健康小屋”“就业驿站”等场景化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幸福食堂63个、儿童托管点120个、就业服务驿站47个,年均服务“一老一小”群体超50万人次,帮助2.3万名搬迁群众和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菜单式、项目化、常态化供给,真正把治理精度转化为民生温度,把服务场景转化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