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作为重点排污单位监管的“眼和腿”,通过“装、学、用、管”实行在线监管数据赋能,以非现场执法监管工作推进优化执法方式,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
一是应装尽装,提高在线监管覆盖面。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污染源自动监管安装联网工作相关规定,全市重点监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管理要求安装在线监控系统37家43个站点(其中:废气20家23个站点、废水17家20个站点),做到应装尽装、应联尽联,全市重点监管对象在线监管覆盖面逐年提升。
二是全员学习,增加在线监管管理员。按照在线和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培训储备的要求,楚雄市一线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按照全员参与原则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污染源在线监控专题培训,同时通过主动派员跟班学习、以熟带新帮扶学习、实践分析现场教学、以案释规分类研讨等方式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熟练运用在线监控系统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用好用活,促进监管服务双提升。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电子督办规则”等要求,实行专人负责、集中分析、及时反馈、跟进督促的工作制度,每天不少于2次对在线监控平台数据开展巡查分析,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企业自行处置,如企业不能及时处置时发放“督促履行主体责任告知书”,执法人员同步对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电话、视频或到现场帮扶等方式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原因、解决困难问题。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开展精准帮扶,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用实效。
四是严格监管,提升监管执法信息化。执法人员广泛运用非现场检查方式,督促企业严格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使监控平台成为执法监管的“千里眼”,实现让数据跑腿、信息赋能,大大提高监管执法成效。2024年以来,执法人员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发现并锁定违法问题5个,查办案件5起,数据信息化推进执法高效化取得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