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人居环境展新颜 乡村旅游开画卷——楚雄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做法

发表时间:2024-12-25 17:52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30期    作者:市政府办公室 王发勇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楚雄把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游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美化、乡村古韵挖掘,推出了一批有产品、有营运、有品牌、有楚雄市辨识度的乡村旅游路线,助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速加力、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推进打造“全域净美、千村和美”标杆市。其主要做法在楚雄州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24年下半年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是深化认识,以环境改善作为破局乡村游的“第一责”。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来高位谋划,通过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构建“点线面”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党政同责齐抓,上下联动共推,创新提出“十全十美”工作法,定期检查考核,擂台比拼赛马。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开展“秋风行动”,对农村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带动村民自发参与“全域净美”、千村和美”大提升,实现了以治理小切口,推动人居环境大改善。坚持以绿美村庄创建为基础,深挖乡村文旅资源,打造沉渐式休闲业态,搭建体验式农村场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子午“油菜花节”、大地基“山谷夏天”等乡村旅游品牌,构建了环楚乡村游生活圈。

二是多措并举,以全域净美作为谋划乡村游的“第一关”。创新“五个五”的工作机制,采取“市级补助管材、乡镇组织实施、农户自建户管”的模式,筹措资金1.5亿元,通过向农户提供管材、水泥等建设资料,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推进农村污水全域治理。通过聘请村庄保洁员,完善农村垃圾清运收费,探索物管进村制度,着力解决好“专人管”的问题。通过建立村组区域管理责任制,常态化开展美丽村组、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将环境卫生责任写入村规民约,以责任化,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长久立”的问题。在实现常态化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选择规划有序、居住集中、集体经济可持续的村先行先试,基础设施建设上着力补齐供水、公路、电网、通信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等短板,为发展乡村旅游打通环境提升“第一关”。

三是美美与共,以千村和美作为发展乡村游的“第一步”。通过激活子午以口夸杨家大院、云龙古镇、吕合回龙茶庄、西舍路王彩故居等古村、古迹内在价值,健全“美丽庭院+”模式,推动全市7966户美丽庭院打造,以庭院“小美”促进村庄设施美、田园美、古韵美,撬动乡村村容美。强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保持村庄的和谐安定,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把治乡风与治厕、治垃圾、治污水、治乱统筹推进,以“一治带四治”,建全“五治”融合,营造乡村民风美。高质量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积极推动魔芋、贡菜、中药材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机制体制改革,提升联农带农、促农增收水平,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关爱农村“一老一小”,不断加强农村公共医疗供给,提升农村生活保障水平,提升出行条件,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推动乡村生活美。

四是挖掘资源,以农旅融合作为壮大乡村游的“第一招”。充分利用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挖掘乡村资源多元价值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提价值、树品牌,推动楚雄市乡村文旅产业链条构建。通过开发大地基巴拉际、大过口彝绣山等旅游村庄,打造子午以口夸农民诗歌小镇、东华楚源乡农业观光园、紫溪彝养小镇等一批田园综合体,拓展农业的生态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等乡村旅游体验效应,激活乡村旅游市场需求。通过举办子午油菜花节、紫溪镇樱桃节、西舍路镇哀牢山生态旅游节等一批“春观花”“夏纳凉”“秋摘”“冬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创设场景提供机会,让游客充分参与和深度沉浸在乡土文化与乡村生活中,全方位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景、乡情、乡俗、乡味、乡趣。通过苍岭“茶马驿”、东瓜朱洗冲、紫溪宋村的特色农庄,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农村产业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整合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民宿+”旅居业态,壮大乡村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