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立足“划得准”锚定“管得住”着眼“用得好”——楚雄市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县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发表时间:2024-11-07 08:47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25期   作者:市林草局 李兴强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2024年,楚雄市以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县为契机,立足“划得准”,锚定“管得住”,着眼“用得好”,坚持保护发展并重主线,高位统筹,深度融合“三区三线”、国土空间、基本农田、工业用地、生态红线等规划数据,协调推动工作高质量落实,以最短时间、最准划定、最高质效完成划定基本草原小班129个22124.33亩,依法调出草原面积4049.38亩,新增基本草原储备区面积2095.82亩。楚雄市试点工作得到省林草局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楚雄市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划得了、保得住、能长久”的主要经验在2024年云南省草原保护建设业务培训班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近日,楚雄市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成果首家通过省级核验,合格率99.25%。其主要做法是:(一)立足“划得准”。以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明确草地面积6752.67公顷为底数,严格遵循《云南省基本草原划定技术方案》基准,制定完善《楚雄市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方案》,充分衔接“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草原基况监测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最新数据成果,采取图斑预判和外业调查核实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划定工作图斑139个24078亩为基础,叠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耕地后备资源、城镇开发边界、工业用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采矿权证数据、楚雄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河湖岸线、楚雄市重大项目清单、各部门拟建和在建项目规划、林地后备空间、营造林项目规划,衔接现地调查核实。严把“划入”和“划出”两个关口,确保基本草原应划尽划,应保尽保。(二)锚定“管得住”。以《云南省基本草原划定技术方案》为基准,严格技术规范,高标准高质量落实省州要求。

一是坚持统筹融合。充分衔接《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成果数据、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云南省最新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村级以上行政界线和各类经营管理单位界线(所有权、使用权)、“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草原基况监测、工业用地红线、耕地保护红线、耕地后备资源等最新数据成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农业农村、交通、水务、电力、通信职能部门最新的相关规划图文资料,草原承包、草原生态修复、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资源数据。

二是确定划定界定标准。明确将以相对集中连片且面积大于100亩的草原小班,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自然公园生态保育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草原划为基本草原;明确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耕地保护红线范围,现状为非林非草地、园地、非工程项目造林等均举证后不划为基本草原。

三是认真核实举证。采用人工调查为主、无人机调查为辅的方法,扎实开展图斑调查核实,对涉及项目征占用草原改变草地用途的、拟建项目规划选址范围或通过影像判读现地为非林非草地的图斑进行重点调查,对图斑范围及周边是否有拟建项目及拟建项目具体情况、是否存在权属纠纷、是否存在敏感区域、是否放牧等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记录小班现状,在系统录入属性因子。

四是依法做好公示。现地调查完成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在乡级人民政府驻地、行政村或经营单位(托管单位)对本辖区划定的基本草原初步结果进行公示。

五是积极开展自检自查。对划定的初步成果进行征求意见,认真开展县级自检自查,内业自查合格率为88.49%;外业合格率为87.88%。(三)着眼“用得好”。一是聚焦本草原划定“为什么划”“划什么”“如何划”“谁来划”等问题,深入开展基本草原划定政策宣传,切实提高基本草原划定对政治、生态、发展重要意义的公众认识;加强基本草原划定范围的管控要求和生态红线的管控要求之间差别研究,积极开展涉及建设项目使用基本草原的准入政策及项目性质讲解,大力加强基本草原划定范围、程序、方法、规定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二是严格实施草原保护管理制度,坚守生态红线,守住草原防线,坚持底线思维,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联动管控机制,推动草原常态长效管理,强化草原监管,严厉打击侵占、破坏草原等违法行为。三是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修复、人工种草等保护工程,推动草原休歇养生,逐步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提升草原保护修复能力。四是探索发展草原畜牧业、草原生态旅游等产业,为草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