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51-/2022-0817002 信息分类: 安全生产工作
发文日期: 2022-08-17
发布机构: 楚雄市三街镇 生成日期:
称: 食品安全小知识——野生食用菌
号:

食品安全小知识——野生食用菌

发表时间:2022-08-17
字体:[    ]
食品安全小知识——野生食用菌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一是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二是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三是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四是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谨慎食用野生菌

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最好的办法是先煮熟煮透,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去市场买野生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低风险菌种。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可能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若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防止病情加重,之后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