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办、中心(所),各村委会:
进入冬季,当使用煤炉、炭火盆、燃气等方式取暖时,如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易发生中毒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加之冬春天干物燥,大风天气多,历来是火灾高发季节。2022年以来,全国居民住宅类“小火亡人”事故多发。通过事故案例分析,从火灾时段看,夜间多发;从发生区域看,城、乡结合部、乡镇火灾多发;从受灾人群看,大部分为老人、小孩或行动不便人员等弱势群体;从人员伤亡原因看,绝大多数因浓烟窒息死亡。
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排,现就做好预防冬春季节“一氧化碳中毒”和“小火亡人”安全警示教育工作安排如下,请镇安委办各成员单位抓好落实。
一、各村委会对本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精神疾病患者、行动不便人员等特殊弱势群体开展重点摸排,落实监护人员,健全完善管理台账。
二、各村委会、镇派工作队在下村入户时,广泛开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小火亡人”安全警示宣传,重点对特殊弱势群体开展排查宣传。
三、结合户长会、乡村振兴大讲堂等会议形式,利用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宣讲、转发宣传材料。
附件:1.冬季警惕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
2.冬春季警惕“小火亡人”安全知识
西舍路镇人民政府
2023年1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
进入冬季,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群死群伤较多。当我们用煤炉、火墙、炭火盆、燃气取暖器等方式取暖时,煤、木炭、燃气等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种闻不出、看不见的气体——一氧化碳。
人一旦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血液就会丧失携氧能力,引起身体组织缺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一、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1. 燃气燃烧时,如果氧气(空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氧化碳,并随烟气一起排出。
2. 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时间太长,门窗禁闭通风不良,空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3. 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或未安装烟道,热水器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在浴室或房间室内。
4. 热水器烟道安装不规范,与热水器接口处连接不严密或者有裂缝,不能将烟气有效排放到室外。
5. 烟道室外部分管道安装不规范或者没有防风帽,致使大风天气时,烟气倒灌进室内等。
6. 在密闭空间使用木炭取暖,吃炭火锅、点炭火盆。
7. 开车时发动机长时间空转;在车窗密闭、开着空调的车内睡觉等。
二、如何识别一氧化碳中毒?
1.轻度中毒。感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
3.重度中毒。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40℃高热。
三、 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四、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 用煤炭取暖的住户,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2. 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3. 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冬天洗澡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洗澡时间不要过长。
4.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禁止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房间内,应将其安装在洗浴房间外靠近窗户的地方或室外。尽量使用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且要经常对燃气热水器和排气扇进行检查维护。
5.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
6. 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的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长途行车,开内循环,定期开窗通风。
7. 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五、需要避免哪些误区
1.“冻一冻”有利于清醒——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
2.灌醋、酸菜汤等刺激一下——硬给昏迷病人吃东西,容易造成异物呛入气道加重不适。
3.认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放多少水也解决不了问题。
附件2
冬春季天干物燥,警惕“小火亡人”安全知识
冬春季天干物燥,大风天气多,历来是火灾高发季节。自2020年3月初以来,全国居民住宅类“小火亡人”事故多发。3月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一家经营家电的临街门面发生火灾,造成9人死亡;3月10日,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一村民住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0平方米,造成3人死亡;3月15日,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一村民住宅火灾造成4人死亡;3月23日,江西上饶市鄱阳县一沿街店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40平方米,造成3人死亡; 3月23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一居民自建住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20平方米,造成5人死亡。2022年7月23日,重庆渝北区一房间起火造成4人死亡。从上述火灾发生时段看,夜间多发,约为白天的3.6倍;从发生区域看,城、乡结合部、乡镇火灾高发;从受灾人群看,大部分为老人、小孩或行动不便人员等弱势群体;从人员伤亡原因看,绝大多数因浓烟窒息死亡。
什么是“小火亡人”
所谓“小火亡人”是指火灾中过火面积小、受灾户数和人数相对少,但又造成人员死亡的火灾事故。
为何小火能亡人?反观近几年的火灾案例,发现很多不必要的伤亡,都是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逃生自救常识等原因造成的。
“小火亡人,火灾特点分析”
1.从发生时段看:夜间多发
2.从起火原因看:大多和人们平时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3.从受灾人群看:大部分为老人、小孩或行动不便人员等弱势群体
4.从人员伤亡原因看:绝大多数因浓烟窒息死亡
5.从发生区域看:城乡接合部、乡镇火灾高发
“小火为什么会亡人”
1.安全意识淡薄,现场消防通道不畅通。逃生通道被占用堵塞,影响人员的疏散,让火魔有了可乘之机。
2.房屋内电气统线路设计和电器安全装使用不当。大功率电器走进千家万户,而一些老旧电气线路已不堪重负,达不到应有的负荷要求,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3.消防安全知识匮乏,缺乏必要的逃生自救常识和能力。部分群众没有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在发生火灾时不懂如何开展自救和疏散逃生,自防自救的能力差。
4.弱势群体防灾意识差,逃生自救能力弱。
5.火灾初期,逗留火场错失逃离最佳时机。
6.没有配置必要的灭火、逃生自救器材。
针对上述居民住宅类“小火亡人”事故多发,楚雄市人民政府、楚雄市应急局,提醒广大城乡居民、群众及时发现消除身边火灾隐患,谨防“小火亡人”火灾悲剧发生。
1.及时清理居室、厨房、阳台、走道的可燃杂物,不要在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摆放废旧家具等。
2.注意防范家用电器故障引发的火灾,注意电动自行车充电消防安全。
3.注意燃气使用安全,定期检查燃气管线是否老化,不私自更改燃气管线,厨房用火不离人。
4.利用电、炉火、土炕取暖时,要与周边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在电取暖设备覆盖晾晒衣物。
5.随意丢弃烟头容易引发火灾,杜绝卧床吸烟。
6.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引导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7.居民要熟悉楼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逃生路线,确保发生火灾快速安全逃生。如遇火灾,不可贪恋财物,迅速逃生。
8.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居(村)委会要加强防火巡查,及时组织清理公共区域堆放的可燃杂物。
9.关爱鳏寡孤独、老幼病残人员,强化宣传提示和看护措施,帮助检查消除用火用电用气安全隐患。
10.一旦发现火情应拨打“119”报警,及时扑救初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