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45-/2025-0521004 信息分类: 就业创业信息
发文日期: 2025-05-15
发布机构: 楚雄市新村镇 生成日期:
称: 新村镇:破解林下“生金”的绿富双赢“密码”
号:

新村镇:破解林下“生金”的绿富双赢“密码”

发表时间:2025-05-15
字体:[    ]

近年来,新村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积极探索林菌、林药等立体高效的林下复合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出绿色经济新增长点,成功破解林下能“生金”的绿富双赢“密码”。

坚持党建引领、由点到面,打造“强磁场”。坚持党建引领,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立足资源优势科学确定“133+N”产业发展思路和“两红两椒一菜”产业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林下经济作为全镇“十四五”“十五五”规划重要内容,形成“党委政府统筹、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党组织主抓、镇村组干部包户、农业经营主体主推、农村党员带头、农户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制定林下产业发展文件5个,推动村集体从全镇46.60万亩林地资源中精选出3696亩具备发展条件且有流转意愿的林下空间集中储备、规模整合,为稳步有序推动林下产业提供坚实保障。坚持由点到面,确定林下产业“由点到片、由片到面、随处可见”思路,集中资源力量从打造一片示范基地、培育一户企业龙头、培养一批种植大户做起,用好用活衔接资金等政策,围绕基地建设包装谋划实施项目,以项目实施推动基地打造、以基地打造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逐步实现林下经济从基地到集体、从企业到农户、从配角到主角。全镇共规划实施林下经济项目10个,投入1447.13万元实施水利、电力、公路等配套项目26个,培育伍德、绿之源等3家本土龙头企业,培养林下产业致富带头人40余人,吸引楚雄三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公司到镇建立林下基地15个,谋划储备总投资15亿元的林下产业项目5个,为林下产业可持续、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打好“特色牌”。坚持因地制宜,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理念,着力在品种精细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邀请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实地提供技术指导,在经过多基地长期、广泛试种试养的基础上推出有明显地域特色、市场需求旺盛、技术易于推广、综合收益稳定、群众认可度高的林药、林菌、林草、林畜“四大品牌”。2024年,全镇种植以滇红花、滇红大戟等为主的特色“林药”8300亩,保育繁育以干巴菌、鸡枞等为主的优质“林菌”25万亩,采菌129吨产值达1292万元,种植以巨菌草为主的“林草”1050亩供应饲料11万吨,养殖以跑山鸡、藏香猪等为主的“林畜”5万余只。坚持示范带动,牢固树立“发展产业就要培育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才能带动产业发展”理念,打造“龙头企业牵头、农民专业合作社跟进、农户积极参与”模式,组建益康源、洁滇等7个专业合作社,其中2个被评为市级专业合作社,综合应用人工促繁、仿生栽培等现代科技打造保育促繁示范基地15个,本土企业“伍德”成为全市唯一通过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二类基地认证企业,荣获省供销社专项资金补助20万元,2名本土企业负责人荣获楚雄市首届“青年创业市长奖”占获奖人数的五分之一,林下产业示范带动效应加速显现。

坚持延链补链、科技赋能,提高“附加值”。坚持延链补链,加强林下产业“种植养殖—收购—初精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线上线下销售—售后服务”全链条统筹,吸引中药材、野生食用菌等15家初加工企业入驻,投资105万元建设中药材初加工厂1个,招引楚雄韶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镇投资352万元建设加工厂,创建认证“源之态”和“彝山里人”品牌2个,“源之态”坚果入选2024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正红红大戟”品牌完成认定,林下产业基地自然教育、休闲观光等项目正加快谋划推进,林下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坚持科技赋能,积极推动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加强技术合作,持续加大良种培育、产品研发力度,成功与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研究室、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室等5家科研院所及10余名专家达成合作,并在镇成立科研实践基地2个,开展产业调研和分析研讨15场次,研发的核桃油、核桃仁、鸡枞油、腌干巴菌、滇红花蜜等10余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自热菌火锅等衍生周边产品研发正持续推进,组织中药材、野生菌种植培育等林下产业发展技术培训8期,培训农户500余人次。

坚持利益联结、联农带农,唱响“增收曲”。坚持利益联结,积极探索“企业与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创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一般农户增收、低收入群体受益”的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多利益联结的发展格局,建立起“六重效益+三笔收益”机制,农户可获得“流转租金”“务工收入”“山菌分成”“代工利润”“运输收入”“带货提成”六重效益,村集体可获得“流转佣金”+“协助收购提成”+“项目入股分红”三笔收益,2024年全镇林下产业带动2000余农户实现“家门就业”“就近就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实现了林下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坚持联农带农,着力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起专门针对脱贫户、监测对象等低收入群体的“高于一般户流转租金+优先安排务工+高于一般户保底价收购+老人生病补助和小孩升学奖励”的“四项保障”机制。今年来,共吸纳脱贫群众等就近务工400余人次,拨付工资、补助150余万元,用工期间人均月收入最高可达4000元,切实把林下产业打造为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利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