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43-/2022-1229005 信息分类: 乡镇人民政府文件
发文日期: 2022-12-29
发布机构: 楚雄市紫溪镇 生成日期: 2022-12-29
称: 紫溪镇2023年森林草原防灭火预案
号: 紫政通〔2022〕36号

紫溪镇2023年森林草原防灭火预案

发表时间:2022-12-29
字体:[    ]

为认真抓好我镇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使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和《云南省森林防火条例》,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落实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有关物资储备

(一)扑火工具:专业防火服20套,风力灭火机17台,风水灭火机4台,动力灭火水枪19台,油锯17台,铁耙60把,2号工具196把,砍刀10把,斧子5把,10公斤消防水桶60只,消防水车1辆,消防水泵一台,各村各储备风力灭火机2台、风水灭火机1台,背带水桶11只,2号工具30把,砍刀10把、10公斤消防水桶20只,消防水泵一台。

(二)通讯器材:无线电对讲机7部,各村电话保证畅通。

(三)运输车辆:防火期间镇属机关站所车辆及森林消防水车在发生火灾时保证车辆投入使用,同时租用2至5辆社会车辆用于运送人员、物资。

(四)镇政府机关、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储备100人食品、饮用水、电筒。

二、扑火报告制

群众发现火情应及时汇报村委会或拨打镇防火办公室电话:0878-3876015、0878-3876002,各村委会应及时向镇防火办汇报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及火灾情况,并及时组织力量扑火,不得隐瞒不报。

三、扑火队伍的组织及调动指挥

(一)成立紫溪镇机关扑火应急分队40人,镇党委书记张林颖、镇长刘应文任总指挥长;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李奇彪任副总指挥长;分管副镇长汪华章任现场指挥长,负责镇机关应急分队的扑火指挥、现场扑火人员调度工作,镇党委副书记李臻瑢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二)全镇8个村(居)委会成立以青壮年为主的义务扑火队,每村不少于30人,每小组不少于10人,由村委会(社区)主任统一调度指挥。

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总体以属地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指挥为主的原则,发生危险性较大的森林草原火灾,镇、村领导必须迅速赶赴火场负责指挥,确定一名有扑火经验的领导为总指挥,并按照“安全第一、集中优势兵力、灵活机动、主客观一致、打早打小打了”的扑火原则,由前线扑火指挥部负责对各种扑火队伍和参与扑火的全体人员统一组织指挥调度,防止多头指挥和无人指挥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扑火组织

总指挥长:张林颖(紫溪镇党委书记)、刘应文(紫溪镇人民政府镇长)负责全镇森林火灾指挥。

副总指挥长:李奇彪(紫溪镇人大主席)负责森林火灾现场调度、指挥。

指挥长:汪华章(紫溪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负责火灾现场调度各村委会扑火人员、扑火工具和必要的物资;组织调动各村扑火人员,指挥镇应急分队。

后勤保障组:紫溪镇党委副书记李臻瑢任组长,由镇党政办、财政所、社会事务办、卫生院组成。负责做好扑火人员食物、饮用水等物资运送、车辆、人员调度及必要的医疗卫生保障相关工作。

技术治安组:由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扑火的科学性、安全性处理,配合楚雄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依法查处森林草原火灾案件。

通讯联络组:由镇党政办、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负责,确保火情信息畅通,优先传送。

五、扑火方案制定

火灾发生后,现场总指挥应立即召集指挥部人员,根据森林火灾的种类、地势、风力、风向和可燃物载量等因素,因人、因地、因火,研究制定扑火方案,确定是直接扑打、从什么地方突破及需要多少人力等扑火措施。

六、扑救火灾的基本组织方式与方法

(一)组织方式:

要达到在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中高效、快速、安全的目的,扑火队伍如何编组是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我镇地形复杂的实际,扑火队伍按10一30人一个队编排,并指定有经验的人带队,有条件的每个队要配备一部手持对讲机,要设一名火情观察员,对地势复杂的地区选择至高点进行火情观察,以便随时掌握火情变化。

(二)扑火的基本方法:

1、灭火原则:

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1)打早。一经发现火情就要争分夺秒地将扑火队伍调集到火场迅速投入战斗将初发火一举扑灭。

(2)打小。扑火指挥员要有全局观念,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利用扑火有利时机灵活运用“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先打外围火线防止火向四周发展,力争变大火为小火,为彻底消灭创造条件。

(3)打了。扑灭火灾后必须彻底消灭余火,留足人员看守火场。灭火方式主要是二种:直接灭火方法(也称积极灭火方法)和间接灭火方法(也称建立防火线隔离法)。

直接灭火法指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直接扑打火使火停止燃烧,常用的灭火机具有风力灭火机、灭火弹、二号扑火工具、水枪等。这种方法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

间接灭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挖防火沟。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难以扑灭的地下火,开设隔离带一定要在火场背坡,开隔离带时要开设安全避险区。

2、扑火战术:

扑火战术主要有“分兵合围法”和“以打为主打烧结合”二种扑火战术。

(1)分兵合围战术根据“打火要打边”和“队伍要扣头”的要求,扑火队员沿火场边缘分占多点,每个点上的扑火队伍都要兵分二路,分别沿着不同方向的火边奋力扑打,边扑打边留下清理火场的人员,直到各扑火队汇合把全部余火熄灭为止。

(2)以打为主打烧结合战术在多条火线中对弯曲度不大的火线用直接扑打的方法,对多条向前推进的火线要在开设好隔离带或找有条件的地方,在最前火锋两点间采取点燃法把外线火扑灭。直接扑火时一定要从火烧迹地进入火场,扑火队员要站在火烧迹地内扑打林火,要充分利用初发火、下山火、夜间、逆风火等有利条件加大兵力快速灭火。扑打上山火时要从下向上扑打,使火烧范围逐渐缩小,在风力很大时先打火尾、火翼控制火烧范围,待形成下山火时再彻底扑灭,扑打下山火时先斩断火龙,然后各个击破,在坡底彻底扑灭,力争使火不越过山沟。

(三)安全救生知识

1、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

(1)火直接烧伤、死亡。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2)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伤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生水肿堵死气管死亡。(3)摔伤摔死。主要是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4)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因使用扑火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发生相互碰撞致伤亡。

2、造成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危险环境。陡坡、山脊、鞍部、单口山谷、草沟等处极易造成伤害。(2)逃生方法。顺风逃生向未燃烧的山上逃生、经鞍部逃生。(3)错误扑火方法。由山上向山下接近火场、翻越山脊线、鞍部接近火场、迎风接近火场。

3、安全救生方法:

(1)退入安全区。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隔离带、安全区、植物少、火焰低的地区。(2)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的火烧迹地内避火。(3)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见着湿土将脸放在小坑内,用衣服包头双手放在身体下面。(4)按规范迎火突围。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选择火势较弱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有水时将衣服或毛巾弄湿),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迎火头。接近火场要从火尾、火翼接近火场,扑打火头时应从火头的两翼接近火场。(2)不从山上向山下翻越山脊,接近火场要从山下或绕过山去接近火场。(3)不在上山火的上方和山沟、山脊线开设隔离带要在山的背坡开设隔离带。(4)开设隔离带时要确定或开设安全避险区,明确撤离路线。(5)开设隔离带后必要时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沿隔离带内侧边缘点放迎面火加宽隔离带的宽度。(6)火场附近有河流、小溪、公路时在统一组织下也可以此为依托点放迎面火灭火但要防止跑火。(7)休息时应在被扑灭的火线边缘休息,严禁在沟谷休息。(8)严禁动员老、幼、病、残、孕人员上山扑火。(9)扑火指挥员要将扑火人员安全放在首位,严防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紫溪镇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