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基本情况
东华镇位于楚雄市西南部,距市府鹿城14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343个自然村,国土面积448平方公里,有乡村户数8942户30218人,有耕地面积37472亩(其中,水田28321亩、旱地9151亩)居住着汉、彝、苗、白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23.3%。是楚雄市粮烟、畜牧主产区,省、州、市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素有“粮烟重镇”、“鱼米之乡”、“文化粮仓”、“花灯之乡”、“美食乡镇”等美誉,是全国3675个全国重点镇之一。截至目前,东华镇有脱贫户531户194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6户75人),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74户181人,现目前有仍有23户47人,风险消除回退1户1人存在返贫风险,主要是以突发严重困难户占比较大,突发疾病造成困难尤为突出,目前针对以上23户47人均按照因户施策正在帮扶中。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范脱贫后风险
一是坚持强力保障,坚决完成防止返贫监测的底线任务。要做好防贫监测工作,首先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我镇在11个村都设立有村级防返贫监测员,今年5月上旬发布了《中共东华镇委员会 东华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组织开展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的投资》(镇党通〔2022〕35号)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并举办了防返贫监测与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培训班全镇共有136人参加了培训,确保了全镇基层监测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政策和具体操作。并理顺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走访排查”程序开展动态监测调整,建立常态化预警监测帮扶和季度通报机制。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监测标准、监测对象、监测范围和针对性帮扶措施,让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提高监测帮扶工作的可操作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质量成色。今年以来,按照省、州、市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问题集中排查行动,并结合州级专项督查反馈的情况,组织开展了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全镇共计入户排查再册脱贫户、监测户、一般户共计625户。,及时将13户22人纳入监测并采取针对性帮扶,切实把各类矛盾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实施“三个一批”,有效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我们高度关注脱贫群众的稳定增收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做到“发展产业一批”“引导性外出务工一批”“兜底保障一批”。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监测对象,通过安排产业帮扶、提供小额信贷、组织技能培训、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对有就业意愿且具备劳动能力的,重点加强脱贫家庭转移就业培训,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转移就业帮扶和公益性岗位,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对不具备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的,按程序分情况纳入兜底范畴或提高兜底标准。至11月中旬,全镇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407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28人。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5%,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设完成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在上级帮助下,今年共投资309.59万元,建设产业基础设施3处涉及红墙、本东2个村委会受益人口达555人;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村组道路建设1处涉及路上村1个村委会受益人口达128人;投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4处涉及红墙、本东、达苴、3个村委会受益人口达593人;农村安全饮水1处涉及邑多么村1个村委会受益人口达49人。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镇累计种植枇杷、核桃、花椒、坚果、柑橘、重楼等经济林共计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0%。建成全州最大枇杷种植合作社达13180亩,建成规模化中药材百部种植基地1个,规模化种植百部70多亩。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2022年在上级关心支持帮助下,各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都顺利开展,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巩固脱贫成功抓好“一平台三机制”常态化工作。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救助管理工作平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思想理论,深入领会遵守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深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党政同责,树牢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和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主体,压实责任。建立救助平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辖区上半年对在册531户脱贫户1950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财政代缴医疗保险每人180元,共计35.1万元。持续开展教育扶贫专项行动。复核卡户在校人员270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做到了入学100%、资助100%、在校100%。持续加强住房保障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安全饮水专项行动。对全镇182个村小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问题排查整改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做好动态监测情况的上报,并对全镇农村饮水水质、供水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季节性缺水等进行排查,对季节性缺水及供水量不足的村组进行了打井供水及另找水源点建设取水,使全镇水饮达到安全。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和民政救助措施,贫困户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100%参加养老保险。二是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1.巩固东华粮烟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后劲。以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带动发展万亩枇杷产业为抓手,组织210户卡户通过订单农业种植枇杷1100亩,卡户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指导山区197户建档立卡户复壮核桃2300亩,红梨450亩,樱桃93亩,香橼87亩,特色产业带贫初见效益。楚雄烟厂投资20万元在路上村委会发展中草药百部种植70亩,预计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通过上级衔接项目支持在路上村低热河谷种植坚果30亩,待成熟高产期后能为村集体提供年均5万元收入;抓实就业扶贫。截至2022年6月输出贫困劳动力831人,实现户均1人以上稳定外出务工,特别是针对监测的“三类人员”上门介绍劳务岗位信息到位。持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万元,在路上村开展卡户劳动力产业培训1期50人增强带贫能力,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全镇积极开展稳岗拓岗,进行乡村劳动岗位整合,增加劳务输出渠道。落实村卡户人员进入乡公益性岗位28人。三是建立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盘活资产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截至目前11个村委会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通过打造的“东华六家人”、楚源乡发展农村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为群众提高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四是建立扶志扶智机制。通过强化培训教育,坚持理论武装,组织辖区所有卡户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农户的思想观念、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等培训。把中央和省、州、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传达到村组和农户,在卡户中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思想意识。
(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牢抓实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东华镇将紧紧围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年人均纯收入达15458.91元,完成全年24.47%增收预定目标,认真落实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特别是“六个一批”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就业帮扶促增收。在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以工代赈等做法的基础上,注重劳动技能培养,组织脱贫户、监测户开展技能培训,掌握致富本领增强脱贫人口的致富能力。积极开展稳岗拓岗,采取上门介绍劳务岗位信息,进行乡村劳动岗位整合,持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突出实作实训和就业服务,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抓产业帮扶促增收。围绕巩固粮烟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增收后劲。推广烟叶新式烤房和科学烘烤技术,促进131户脱贫户2315亩烤烟提质增效,并继续向脱贫户倾斜烤烟指标,促进脱贫户烤烟种植面积达到户均20亩以上,人均增加纯收入8000元以上。以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枇杷产业,支持320户脱贫户通过订单农业种植枇杷960亩,达到户均种植3亩以上,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支持山区197户脱贫户种植核桃2300亩,万寿菊3000亩,红梨450亩,樱桃93亩,香橼87亩,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在路上村委会发展中药材百部种植70亩,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三是抓乡村旅游促增收。发挥楚源乡农业观光园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群众就地务工,依托紫溪山开发和“休闲骠川、美食东华”打造,积极发展特色林果、花卉蔬菜、水产养殖等,打造集特色种养、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群众增收。同时,东华镇还将认真落实好盘活资产促增收、加大政策性转移支付力度促增收等措施,全力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加,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东华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出收入已完成既定目标收入的100.45%,15527.71元。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强责任落实。东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以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落实为抓手,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明确和细化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真正形成“两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
二是统筹协调。主动履职担当,整合人员资源力量,项目资金、人员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强化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力度。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坚持研判、预警、应策、推动、问效“五个主题”指挥调度机制,有效统筹各方力量,高效推动工作落细落地,坚定不移推动全镇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向乡村振兴聚集,以抓实脱贫成果巩固,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是科学谋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办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推进乡村振兴。一是以小五排为龙头,“东华六家人”为节点,以美丽公路、河道、美丽村庄为依托,结合高山林海、低热河谷和峡谷风光发展投资发展建设乡村旅游业“东华六家人”。目前已将东华六家人整体打包交专业旅游公司管理运营,随后将启“东华六家人”二期开发建设,让“东华六家人”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东华镇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圈基本形成,山区六个村委会的村集体经济问题一次性解决,山区片发展滞后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二是以芭蕉、芒果、树瓜、西瓜、火龙果等热谷果蔬为特色,以洋芋、蔬菜为大宗主导农产品,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类果蔬产业基地,同时做好农产品网络电商外销。在过去的半年中不断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现目前全镇11个村都建有农村电商服务站,目前已建立“彝州金果果”抖音号1个、拼多多小店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
四、工作亮点
(一)充分发挥“两河流域”环境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热作经济果林特色产业。
东华镇以白衣河、马龙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项目为机遇,大力发展枇杷、香橼、芒果、香蕉、冬早蔬菜第特色产业,全镇共种植枇杷上万亩、热作果蔬1万多亩。马龙河低热河谷反季蔬菜则依托三恩农业科技公司为龙头,带动种植蔬菜400亩,实现产值200万元。
(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东华镇随着立体交通的不断完善和周边城市群的发展,15分钟经济圈和半小时经济圈将很快到来,东华镇产业布局合理、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彝汉杂居、集镇功能不断完备等自身发展优势和楚雄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四大走廊”建设的绝佳机遇,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健康服务为支撑,集合产业发展打造居住、活动、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康养目的地的定位,依托特色种养殖业、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着力打造视觉美丽、内涵美好、体验美妙的美丽休闲乡村观光游;以白衣河、马龙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项目为机遇,以赏低热河谷沿途风光、采摘四季热区果蔬、体验激情漂流、溜索、滑道等游玩项目为主的“东华六家人”度假乡村游项目。“东华六家人”项目总投资为831.05万元,现“峡谷人家”和“热谷人家”已实现营业,每个点每年预计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元左右,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产品推进乡村振兴
东华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以“七个第一”为工作理念,围绕“六个东华”的发展定位和“五区四带三圈两特一中心”的发展布局,着力推进“休闲骠川、美食东华”特色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社技术人才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通过春江红梨种植合作社的示范带动,红墙村委会120户农户共种植红梨1400亩,年销售红梨25吨,实现产值25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083元。楚雄绿巨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家站+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已建成600亩的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基地。每年农户可以从公司获得177.5万元的资金收益,其中土地流转资金收益90万元,务工收益87.5万元。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获得专利12项,注册了“彝运”、“绿汇通”两个商标,红阳、金桃、徐香猕猴桃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楚雄市带贫企业、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今后将通过企业技术支持和政策引领,在现有种植基础上发展1万亩猕猴桃,形成楚雄市新的支柱产业。以兴蕴枇杷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已带动全镇11个村委会1286户农户种植枇杷,其中带动脱贫户210户,全镇种植总面积达11000亩,人均增收达4000元。
五、存在问题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群众增收有短板。特别是省州市各级下达的户均增收19.2%的目标完成难度较大,部分农户支撑不足。
2.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作为全市面积最大的乡镇,乡村道路硬化率低,道路交通基础依然薄弱。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还存在23户47人风险未消除户,风险消除回退1户1人,以及因重病、因灾致贫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并落实巩固提升措施。
4.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我镇将万亩枇杷种植作为带动一方发展致富的产业,尽管我们广泛宣传发动,从人员保障、科技措施、技术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因缺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群众积极性不足,后续增量不够。
六、2023年工作计划及保障措施
一是坚持“三个稳定”和“四个不摘”要求和“一平台三机制”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组织全员入户开展“三查一确保”和“五查五看”工作,及时解决各类问题。二是全覆盖落实100户260人边缘易致贫户干部结对监测帮扶机制,抓好23户47人风险未消除户,风险消除回退1户1人“两不愁三保障”风险监测和精准施策,确保零返贫零致贫。三是坚决守好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培养一户一业,稳定持续增加收入3年计划上下功夫。四是坚决打赢克服疫情影响攻坚硬仗,做好长期防疫应对措施,致力于产业增收和务工增收稳定增长,确保精准扶贫监测管理扶持和防返贫防致贫长效机制持续发挥作用。五是坚决打赢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攻坚硬仗,全面动员,全力抓好思想教育和一对一帮扶,确保农村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六是认真实施问题清零行动。确保扶贫信息系统反馈问题和排查问题清零,确保脱贫数据高质量。七是强化扶贫资金投入、监管。全面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东华镇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