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11-/2023-0116003 信息分类: 政协提案
发文日期: 2022-07-06
发布机构: 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
称: 关于对政协楚雄市十届一次会议第71号提案的答复
号:

关于对政协楚雄市十届一次会议第71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2022-07-06
字体:[    ]

张建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疫情防控形式下我市旅游现状分析和乡村旅游振兴的提案》已收悉,交由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楚雄市衔接“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的全州发展定位,紧扣“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美丽乡村”、“民族团结示范”主旋律,楚雄市将景区景点、旅游小镇、特色村寨有机组合,跳出楚雄传统的旅游形象,培育后发市场优势,打造年轻时尚的楚雄新定位,实现“产品、项目旅游”向“目的地旅游”建设的整体提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业态、全天候、全客群、全方位”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809.04万人次,年均增长4.15%;旅游总收入447.06亿元,年均增长28.07%。其中,过夜游2417.51万人次,年均增长38.38%;全市过夜游客人均消费由2015年的432.83元提高到2020年的822.23元。202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96万人次,同比增长23.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2.31万元,增长0.5%。

2021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农家乐共有139户(其中星级农家乐20户),省级旅游名镇2个,省级旅游名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村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州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4个,其他乡村旅游点4个,乡村旅游从业人员4200余人,接待游客210.76万人次,旅游收入1.06亿元。全市的乡村旅游业保持了健康、持续、平稳的发展势头。

“十四五”期间,楚雄市将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发展布局,坚持以“四大走廊”建设为统领,以全域旅游、旅游革命为抓手,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促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城旅融合,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产业联动发展。依托楚雄市的自然生态、彝族文化、区位等优势,通过实施文化旅游龙头项目建设、品牌旅游目的地建设、新业态培育建设、文旅活动品牌打造、智慧旅游建设等措施,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楚雄市建设成为彝族文化特色鲜明,宜居宜游宜养的新兴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打造都市慢游休闲旅游区。依托彝海公园、福塔公园、峨碌公园、龙江公园城市公园群,摩尔梦工厂工业旅游光园、记忆楚雄—中国彝乡·丝绸印象园区、龙川江青龙河及灵秀小河滨水文化休闲带等区域,以及城市健康步道、游憩设施等,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借助楚雄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等基础优势,打响“公园城市”品牌,走好“休闲城市”道路,培育形成“休闲楚雄”整体品牌形象,打造“公园城市休闲示范区”。

(二)打造彝风精品文化旅游区。以彝人古镇、彝风湿地文旅小镇、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整合创建国家5A 景区为契机,围绕提升和丰富彝人部落片区夜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景区夜间旅游。实施品牌引领,塑造彝文化休闲旅游标杆。文化立身,打造彝文化活态展示中心。规划建设一批符号化景观。紧扣体验,提升打造一批民族节事演艺。紧盯文态,开发推广一批文化创意产品。紧追时代,融合吸收一批时尚感知元素。紧贴保护,稳步推进一批文化传承工程。设施配套,提升彝文化个性深度体验。保障配套,提供业态展示支撑打造民族商业体验和文化演艺中心国际性彝族文化旅游区。

(三)建设大紫溪山森林康养度假旅游区。以紫溪山风景区为核心吸引,整合紫溪彝村、冷水百草花村、紫金村、云庆村等乡村旅游资源,以“创意氧吧·休闲自驾”为主题,紧扣紫溪山风景区东部片区战略区位优势,重点打造紫溪森林康养小镇和紫溪山东大门综合服务区,着力建设紫溪山半山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带,加快完善紫溪山内外交通服务设施,间接培育优质民俗商品生产、民俗文化演艺等业态;构建以自驾露营、节事体验、避暑避寒等功能主导的四季旅游产品体系,塑造大紫溪山旅游IP。

(四)打造骠川文化旅游体验区。依托子午、东华骠川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以以口夸村、云龙烈士陵园、乌龙寺、南安古街、子午镇罗只碑村、楚源乡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庄等区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旅游功能,打造骠川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民俗文化旅游标杆。

(五)推进马龙河白依河低热河谷农业休闲及避寒度假旅游区。夯实产业基础,休闲农业先行:构建集农业观光、瓜果采摘、水果DIY、果蔬认养、美食体验、河谷垂钓、农业作业体验、农业技术科普展示、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园。拓展业态板块,后发避寒度假。开发一批冬季品牌果蔬旅游文化节,利用节庆参与性强、易传播的特点开拓市场,整合旅游资源,通过举办民俗农事节庆活动,提升旅游吸引力;提升打造精品度假客栈,精致化配备生态养生美食,配套疗养、休闲设施和服务;重点打造马龙河冬季“避寒谷”,巧借马龙河谷地势,布局野趣酒吧、休闲营地、阳光木屋、户外运动基地等综合业态,形成功能综合、业态丰富的避寒度假胜地。完善配套设施,构筑精致品牌:打造马龙河沿线休闲步道和生态隔离带,加快推进1.5公里芒果观光大道旅游标识标牌建设,加快拓展民宿和精品客栈数量,加快生态停车场建设,完善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旅游信息监测系统,构建信息咨询、景点导览、产品推介、餐饮住宿、应急服务于一体的旅游服务驿站,拓展果蔬深加工、物流服务等业态,最终构筑功能多样、体验丰富的河谷休闲度假品牌。建设白依河星空野营区:在红卫桥西南、白依河沿线依托地势和气候资源,打造楚雄市面积最大、最具特色的星空营地,设置“天文艺术帐篷”“温馨亲子帐篷”“浪漫情侣帐篷”“时尚商务帐篷”等五大营地片区;另设星空观景平台、野趣餐厅,配套旅游巴士、电瓶车、WIFI通信、天文观测装备租赁、旅游厕所、垃圾处理点等满足多样化游客需求;注重营地周边景观修饰养护,美化白依河沿线景观,打造红卫桥西南部东大线沿白依河段最美公路,形成综合性旅游吸引力,塑造白依河星空野营品牌。

(六)推进哀牢山生态旅游自驾线路建设。以小众旅游、休闲自驾游客群为主要目标客群,推进哀牢十景间交通系统和旅游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依托楚景高速公路西舍路服务区重点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自驾车租赁及养护基地、应急救护站,“水箐口”自驾车营地,“马缨花林”“自雄风情”“大地景观”“哀牢人家”“峭壁飞流”“红枫林”观景台,“一线天”野奢营地,“董家坝”湿地餐厅,“枇杷箐”户外拓展训练营,配套旅游厕所、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等,打造“哀牢十景”自驾休闲观光带、哀牢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七)加强基础交通体系建设。结合“十四五”交通规划编制,推行围绕重要旅游资源、重点旅游景区、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打造内联外通交通大环线、中环线、小环线,构建全域旅游交通闭环大格局。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重点推进昆楚大、楚姚、玉楚高速公路建设,结合交通部门实施的楚雄市东南绕城、楚雄至大姚、玉溪至楚雄、楚雄至景东高速公路建设,楚雄民用航空机场建设,使楚雄深度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将楚雄市打造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出滇入川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推动旅游景区和旅游特色村新建、改建一批游客服务中心、星级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购物商店;二是完善旅游景区、旅游特色村的路标、景观引导标识、景点说明、景区导览图、安全警示及旅游广告宣传牌等。

(九)推进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营销信息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预订和交易支付。二是在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游客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提供旅游信息互动终端,重点实施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酒店建设。

(十)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一是培育2-3家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旅游龙头企业;二是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高端酒店建设,建成1-2个高星级饭店,全面提升现有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大力开发以彝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彝族药品等为主的具有便携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旅游商品。

(十一)深化实施旅游品牌打造。一是依托万家坝铜鼓文化资源,打造远古文化旅游龙头品牌;二是以“火把节”、“赛装节”等彝族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品牌;三是以彝人古镇的提升改造及其北片区彝风湿地文旅小镇开发建设为主的古镇旅游品牌;四是依托哀牢山国家公园、紫溪山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五是推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以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农业休闲旅游品牌;六是开发以户外运动、康体休闲、养老度假为重点的健康休闲养生旅游品牌;七是依托我市地方名特食品、彝族菜肴、风味小吃等为主的特色餐饮文化和美食产品,着力打造舌尖楚雄旅游品牌。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旅游发展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

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