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楚雄市教育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对加快楚雄市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体育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九个聚焦”,持续实施“六大工程”,赓续奋斗,夯实基础,推动全市教育体育工作跨越前进行稳致远。
一、2023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聚焦领航铸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不断畅通组织动脉,筑牢思想防线,铸造党性铁军。一是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宣讲138场次,召开专题会议3次,组织集中学习2次,制定主题教育工作措施、自学计划,订购指定学习书目2500余册,主办楚雄市主题教育民生项目清单2件,制定班子为民办事计划5件,班子成员为民办事22件,把主题教育纳入基层党组织党建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主题教育成效突出。二是党建引领畅通组织动脉。以支部规范化达标建设为抓手,实施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14个民办党组织规范化重组,6个党总支部被列为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思源实验学校被省委教育工委命名为“第三批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示范学校”,东城幼儿园被选树为“楚雄州2023年三八红旗集体”。三是把握纪律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管党治党,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5场次,编印警示学习材料200册,加大“两个责任”追究力度,处理违纪违规教职工5人。四是选优培强管理队伍。按照以德为首、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5名机关事业单位副股级以上干部,调整75名城乡学校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对山坝区学校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蹲点调研,为搭建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校级班子奠定基础。
(二)聚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向课堂要质量,深入学校检查教学常规100余次,听课总量达1200余节。组织完成162个科次监测工作,面向农村学校组织6个科目17个中考网络直播专题讲座;充分利用质量监测大数据发现问题寻找策略,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较2022年净增199人,一本上线比例由19.3%上升到25.6%;初中毕业生实考总平均分550.4分,居全州第三,普通高中录取率达78.57%,上升了15.69%;660分以上占全州25.6%;640分以上占全州22.63%。
(三)聚焦短板弱项,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工程建设项目84个,累计概算总投资9.91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14所,新建校舍及运动场地等面积达12万平方米,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80个、义务教育学位2720个,有效解决城区2023年新增入学学生42个教学班2248人的难点问题。投入资金2084.37万元,151套教学用交互式LED一体机、99套“1+N”同步课堂设备、513台教师备课电脑投入使用,覆盖全市15个乡镇;争取项目备案资金947.1万元,为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123套、计算机980台、初中理化生教学仪器60套、实验室成套设备9套。
(四)聚焦内涵提升,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一是学前教育提质增效。17所幼儿园首次定级定等通过市级评估,全面消除无定级幼儿园;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6所,全市100所普惠性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86.2%,18151名幼儿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占在园幼儿的90.2%。二是五育并举成果丰硕。思政课堂大放光彩,8个德育课程作品入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热情服务,奉献社会》被认定为“楚雄州2022年中职学校思政课示范课堂”。市教育体育局在“强国有我”主题教育工作中被省教育厅关工委授予“优秀组织奖”。艺术教育硕果累累,全市中小学艺术社团达到500多个,涉及几十个艺术类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在云南省初中学生实践展示活动中,760件作品获奖,一等奖作品达188件,市教育体育局荣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了3期15类323个素质培训班,参训人数达5590人次。劳动教育扎实开展,建成以苍岭中学、云龙中学、东华中心小学为代表的特色劳动基地,评审认定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9个,30名高中学生赴北京天津开展研学活动。三是心理辅导持续加大。实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五年行动”,各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城乡学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比例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
(五)聚焦能力素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一是深化人事改革赋能效应。全面深化“县管校聘”,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评定职级校长354名,首次实施84名新招录教师城区学校培养计划,选调直属事业单位、城区学校教职工90名,面向市外省内公开选调4名教师,引进高中教师44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对应支教顶岗教师56人,区域内教师实现双向合理流动。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能力。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等市级培训6项,承办州级培训4项,遴选外派255名教师参加62个项目的国家级教师培训,23名校园长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342名校园长、骨干教师参加省州各类培训,全年共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7679人次。三是搭建平台促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成效显著,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的2个课题顺利结题,20个州市课题顺利结题;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竞赛活动,选拔课堂教学竞赛4人、优秀课例11个参加云南省第一届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竞赛暨优秀课例评选;征集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优秀案例10个并推荐到省州参评,向省州推荐7个中小学德育特色案例参评并获奖,14人参加省州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鹿城小学《总复习—解决问题》课例入选教育部“部级精品课”名单。
(六)聚焦规范办学,双减任务全面落实。一是全面履行教育督导职责。有序推进迎接省、州人民政府对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圆满完成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启动实施迎接省、州人民政府对市人民政府开展云南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二是学校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责任,推进依法执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全系统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村完小100%配备法治副校长。市教育体育局被表彰为楚雄州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先进集体。三是打出“双减”工作联动“组合拳”。辖区144所学校“双减”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五项管理”作为“双减”抓手深入推进,140所学校56335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40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进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组织开展工作排查、督查230余次,派出检查督查人员493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62份;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家庭教育经济支出和精力负担有效减轻。
(七)聚焦刚性要求,脱贫成果有效拓展。一是教育经费有效保障。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9.35亿元,同比2022年增加7.72%,继续保持“两个只增不减”。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由年生均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由年生均850元提高到940元,将寄宿生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下达城乡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公用经费资金5010.575万元,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2635万元,审批核定2023年奖励性绩效工资5641.84万元;4315人增加薪级工作,4425人艰边津贴调标增资。二是资助政策有效落实。落实好“两免一补”、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低保家庭等子女免除学杂费等惠民保障政策,下达学生资助资金3200.51万元。落实奖励政策462人次,落实奖励资金97.47万元,争取社会爱心资助资金38.5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369人次,贷款金额达2522.115万元。三是控辍保学有效清零。召开控辍保学工作会5次,培训到2000余名班主任,对辖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了9轮动态控辍保学摸底排查,落实“双线四级”责任,强化联动监管,坚持信息系统赋能,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四是驻村扶贫有效开展。持续开展树苴乡二街村委会120户贫困户的挂包帮扶工作,79名领导和工作人员5次走访帮扶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2名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1人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发文通报表扬为优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八)聚焦安全稳定,育人环境全面优化。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5所,州级“平安校园”73所,市级“平安校园”48所,平安校园创建率达58%;学校封闭管理达100%,一键报警安装率100%,建立健全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体系,全力形成乡村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防溺水工作格局。学校食堂100%实现“6T”管理,健全完善食堂加工食品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完善食品留样和记录制度,严格落实校领导陪餐制度,杜绝了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五个一”活动,灵秀小学创建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在“绿”上着力,在“美”上攻坚,创建省级绿美校园3所,州级绿美校园8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22个绿化点位开工率100%,完成投资32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16800㎡,新增植树2100株,用校园文化支撑校园绿化,以校园绿化服务校园文化。
(九)聚焦体教融合,全民健康蔚然成风。一是校园体育如火如荼。举办16项青少年体育赛事,市教育体育局被评为“全国啦啦操优秀办赛单位”。在云南省第四届体操节中获得6个第一名;在楚雄州三大球二小球啦啦操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24个,第二名21个,第三名12个,在全省中学生四级足球联赛中,东兴中学高中男子组2次获得第1名,紫溪中学获得女子组亚军。思源实验学校拳击队在全国青少年拳击训练营比赛中荣获全国第五名,被命名为楚雄州拳击训练网点。累计向楚雄州体操、田径、游泳等各项目共输送体育人才174人,向云南省足球队09年龄段输送25人,向云南省体工大队体操女队输送2人。二是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在楚雄州第十五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68枚、银牌37枚、铜牌27枚,总分895分,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总分第一,北埔中学学生李鑫打破州运会女子跳高纪录。三是老年体育蓬勃发展。完成老年人体育健身室内场馆提升改造,场馆占地3612.96平方米,内含1块网球场、2块篮球场、4块羽毛球场、4块排球场,可同时举办篮球、羽毛球、气排球、网球、乒乓球等各类赛事,接待老、中、青健身锻炼人次达98659人。举办或组织参与老年人健身活动22个,获奖项目70余个。四是体育供给持续完善。组织开展42项全民健身活动,2023年火把节系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品牌赛事开展,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抓好“六边”工程建设和四级全民健身基础场地设施建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7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全面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年内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40名,为健身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指导和服务。市教育体育局被省体育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扬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成绩固然鼓舞人心、令人振奋,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照人民群众期盼,对照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楚雄市的教育体育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根治欠薪及治欠保支工作有待加强。楚雄市教育系统涉及差欠工程款项目共计670个,其中已审计286个,完工未审计297个,在建47个,未开工48个,累计差欠工程款及前期费用4.2亿元,根治欠薪及治欠保支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进度缓慢。虽然出台了《楚雄市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但是工作推进成效不明显,班子建设、学校资源整合等工作亟待完成,在校学生“城市挤”却师资不足、“农村闲”但耗费师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2024年城区义务教育招生压力空前巨大。为解决2023年小学高峰入学问题,各城区中小学现有教室几乎全部挤占用完,2024年再度新增班级的空间十分有限。而预计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将达6690人,毕业生仅为4348人,需增加2342个学位,按每班55人计算,需新增加43个教学班;预计城区初中一年级新生将达4842人,而初中毕业生为4403人,需增加439个学位,按每班55人计算,需增加8个教学班。这些数据还不包含市外学生前来就读人数,2024年招生问题异常严峻,稍有不慎可能因就学导致社会稳定问题出现。
(四)高中招生政策对我市高中教育冲击较大。指标到校政策变成指标到县,加剧了我市优质生源流失。2023年州属学校招收640分以上673人,659分以上高分考生80人,市属高中招收640分以上111人,659以上考生为0人,州属学校抢走了市内大量优质生源,我市在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录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考生的奋斗之路几乎被彻底断绝。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教育体育局将紧盯《楚雄市教育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提高站位、锚定方位、高标定位、蝶变进位,推动全市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目标,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接续奋斗。经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体育局党组研究审定,2024年度学段目标是: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7.32%及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以上。新建改扩建7所幼儿园。创建省一级一等幼儿园1所,省一级二等幼儿园3所,有序推进民办幼儿园等级评定晋升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普及普惠、公民办一体、优质均衡,符合楚雄市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小学阶段——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推进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素质教育成果,创新教育评价机制,让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创新薄弱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实现各学科协调发展,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消除全州平均分总和100名以后的学校。初中阶段——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巩固率达99.94%;推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科学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消除全州平均分总和80名以后的学校;切实消除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平均分全州后20%的学校;市属高中阶段升学率100%,普通高中录取率不低于55%。普通高中——600分以上占全州的20%以上,一本上线人数达到756人,本科上线人数2226人,总上线达97%。职业高中——“三校生”高考本科上线不低于22人,专科100%上线,毕业生推荐就业率达100%。
(二)统筹城乡,为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接续奋斗。铆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提质增效”发展定位,突出普及普惠办好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做好幼儿园分类评估和提质升级工作。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突出优质均衡办好义务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按照优质均衡标准配齐教学设施设备。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实现辍学学生从“动态清零”转为“常态清零”。突出特色发展办好高中教育。深入实施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积极研究和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用好东西部协作平台,通过学校管理联通、优秀教师联用、学科教研联动、学业测试联评,推动高中教育提质增效。突出产教融合办好职业教育。抢抓省、州、市协同办职教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楚雄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旅游服务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着力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平台。突出专业要求办好特殊教育,深入践行“四阶段五教育”矫治模式,为不良行为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教育,做好女生矫治区建设,加快提升专门学校在全省的办学影响力。
(三)主动作为,为妥善解决2024年招生难题接续奋斗。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安排,积极稳妥推进教育体育工程项目建设。一是继续推进鹿城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启动新苗幼儿园、茶花谷幼儿园、车坪幼儿园项目建设,实施八角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对东升幼儿园实施装修改造办成公办幼儿园。二是高位推进用地面积140.77亩、概算总投资1.9亿元、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的青龙实验学校项目;规划实施思源实验学校总投资307.5万元改扩建项目。做好概算总投资10859.64万元、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涉及东瓜镇中心小学一期改扩建、楚雄北浦中学新建教学楼、北浦小学综合楼、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综合楼等47个在建、续建项目,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增容扩容。三是围绕全市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紫溪中学体育馆、游泳馆等改扩建项目。四是计划投资18928万元改扩建职业高级中学校本部;规划投入资金78526.56万元选址新建新校区。五是计划总投资1.77亿元实施7个体育公园项目,积极申报争取实施楚雄市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17个重点公共体育项目,努力争取实施乡镇及以下168个社会类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项目。
(四)内涵发展,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接续奋斗。深化实施六大工程,全面引领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深化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学校一体化办学改革,最大限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高质量制定实施《楚雄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