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楚雄市工业进程化加快,特别是高载能行业的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比越来越重,以晶科宇泽为代表的硅产业年均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7.9亿元,占GDP比重将达到10.3%。同时,社会用电量急剧增加,2021年全社会口径售电量为18.35亿千瓦时,增长13.2%,2022年楚雄市全社会口径售电量20.78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43亿千瓦时,增长13.2%,用电需求急剧增加,电力紧张,特别是枯水期形势更加严峻。
楚雄市由于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拥有丰富的水能、风电、光伏资源,新能源开发利用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新能源发电的各项扶持政策;风电机组、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价格下降以及项目开发经验逐渐成熟,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均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有利条件。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相关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市可迎来大规模开发的机会。
楚雄市面对巨大的电力缺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开发工作,超前谋划,依托楚雄市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推进“光伏领跑者”基地、“平价上网基地”建设,着力拓展“绿色能源+”空间,主动作为,积极抓住政策窗口期,围绕将楚雄市建成“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绿电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是积极有序推进风电开发。楚雄市境内风能可开发条件好,年平均风速为4.5m/s-8.5m/s,主要分布在西舍路镇的哀牢山、三街镇和中山镇的小黑箐梁子及北部的紫溪山等区域,以上区域年平均风速达6.5m/s以上。在充分考虑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市场消化等条件,“十四五”期间,楚雄市规划风力发电项目7个,总装机容量876兆瓦,总投资66.85亿元,目前,规划装机150兆瓦的三棵山风电场已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延伸风电产业链,积极培育风能综合产业,目前已有两家风机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楚雄市。
二是积极推进光伏发电产业。楚雄市全年日照时数2450小时,太阳能资源在5220兆焦耳每平方米~6300兆焦耳每平方米之间,为太阳能开发较佳区域。一是强力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十四五”期间,楚雄市规划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60个,总装机容量5620兆瓦,总投资283亿元,目前已开工集中式光伏项目5个,规划装机44.1万千瓦,可在2023年12月底具备并网条件。二是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优先在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大型会展场馆、体育场馆、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建筑屋顶建设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楚雄市已成功申报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全国试点县(市),规划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1个,装机266兆瓦,总投资11.15亿元,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三是做强储能产业。楚雄市具有位于滇中城市群、电力能源大通道的区位优势,结合云南省电力系统结构及电源分布情况,云南省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站点将优先考虑在大滇中、滇南等负荷中心布局,楚雄市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共在楚雄市内筛选出符合条件点7个,初步规划楚雄市抽水蓄能电站选址3个,目前,楚雄市新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因不涉及生态生线、不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移民搬迁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可比优势,正积极推进中,如项目落地,可建成装机规模140万千瓦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同时积极推进电化学储能发电等项目,围绕将楚雄市建成服务省会、服务新能源产业、服务工业发展的储能基地。
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楚雄市预计2024年可实现风力发电4.05亿千瓦时,产值13.59亿元,利税1367.7万元,在“十四五”末期,可发电23.65亿千瓦时,产值79.4亿元,利税1.03亿元;预计2024年光伏发电10.6亿千瓦时,产值3.56亿元,利税4629.5万元,“十四五”末期,可发电84.3亿千瓦时,产值28.3亿元,利税3.68亿元;两项合计,2024年可实现发电14.65亿千瓦时,产值4.9亿元,利税3.68亿元;“十四五”末期,可发电107亿千瓦时,产值36.2亿元,利税4.71亿元,可有效保证楚雄市用电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