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三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上下同心、克难奋进,“十二五”成绩显著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人民政府紧密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建设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5年底,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9,130万元,比2010年的17,700万元增长21,430万元,年均增长24.2%;完成粮食总产量1,160万公斤,比2010年919.3万公斤增长240.7万公斤,年均增长5.2%;完成烤烟生产收购任务84.7万公斤,产值2264万元,比2010年的1,570万元增长694万元, 年均增长8.8%;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万元,比2010年的577万元增长179万元,年均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60万元,为市下达考核任务数20,450万元的100 %,比2010年的5,725万元增长14,735万元,年均增长51.5%;完成招商引资12,000万元,为市下达考核任务数12,000万元的100%;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比2010年的3,989元增长4,261元,年均增长21.4%;三街信用社存款余额达到16,835.55万元,年均增长32.1%,贷款余额达到7,499.53万元,年均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6‰以内。
(二)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加大农村饮水、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水利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资9,813.72万元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6,406件,解决了3,212户13,975人6,061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灌溉面积10,825亩,全镇农田水利化程度达75%。乡村道路建设得到加强,投资279.2万元实施三街镇至力戈、土墙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投资240万元实施三街岔河、者家河两座桥梁工程建设;投资1,100万元实施三街集镇至大田丫口油路工程建设;投资965万元实施三街至大风丫口油路工程建设;投资137万元实施力戈茶厂至中山公路路基改造工程建设;投资206万元实施小秧箐桥梁工程建设;投资50万元完成三街大桥加固及河道清淤工程建设。市乡公路硬化率达80%,乡村道路通达率达100%,建成农村客运站1个,村委会通班车率达82%,全镇通车里程达530公里(村组公路409公里),通车率为99%,路网实现全覆盖,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粮烟支柱产业不断巩固,2015年,种植粮食作物35,300亩,实现粮食总产1,160万公斤,比2010年919.3万公斤增长220.3万公斤;完成烤烟生产任务84.7万公斤,产值2,264万元,比2010年的1,570万元增长694万元。萝卜、魔芋、核桃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到2015年底,实现萝卜产值2,450万元,实现魔芋产值5,800万元,累计完成优质核桃种植30,333亩,全镇核桃种植面积达63,580亩,年产量近1004吨,产值3,210万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个。劳务经济得到巩固,五年来,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277人次,劳务经济总收入达2,4400万元,劳务经济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一项支柱产业。畜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畜牧业生产总值11,208.2万元,比2010年的3,812.56万元增长7,395.64万元,年均增长39%。
(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巩固封山育林成果,抓好公益林、天然林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累计实施天然林保护21.73万亩,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13.7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705.5亩,兑现各种政策补助资金746.92万元,森林覆盖率达69.5%。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建设沼气池65口,推广节能灶70座,太阳能1,144套。做好矿产资源保护,切实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提倡人畜分离,切实改善了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象。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巩固“两基”、“普实”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向高中、中专等上级学校输送初中毕业生人数43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5%;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开展科技培训79场次,培训人数8,164人次。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重大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计生工作成效明显,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认真开展优生促进工程,五年来,发放“奖优免补”资金250.25万元,申报养老补助102.99万元,申报并发放新农合代缴资金98.2万元。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搜集、挖掘、整理传统民间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643户,实施“户户通”工程1,800户,消除广播电视盲点村;认真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群众素质不断提升,镇文化站荣获“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文化站”荣誉称号。
国土资源和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积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加大1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力度,投资2,268.22万元完成普嘎、多衣树、力戈3个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黑泥者家、普嘎徐家、新村等6个滑坡治理工程项目;投资6,547.04万元实施1,126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成1个防雹站和5个气象监测点。
扶贫开发深入推进。累计投资4,232.0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66.5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易地搬迁、民族团结示范村等74个扶贫项目,发放扶贫到户贷款1,300万元。
金融、电力、邮政、电信、供销等行业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服务成效显著;民族宗教、武装、统计、工青妇、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民生工作全面保障
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五年来,累计兑付种粮补贴、家电下乡等各类支农惠农补贴2,221.91万元。累计参加新农合110,332人次,参合资金770.14万元,累计减免新农合医药费2,322.76万元;累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4,730人次804.5万元,发放养老金14,963人1,076.14万元;参加火灾保险19,984户,参保率达97%,理赔火灾保险75户60万元;累计发放冬春荒救灾大米238.34吨,发放救灾款、临时救济金、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定补、义务兵优待金等各类民政资金2,573.93万元;投资31.15万元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28户;完成了12个为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完成农转城1,810人,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防控成效明显。五年来,共受理行政案件264件、查处251件,查处率95%,受理刑事案件101件、侦破69件,破案率69.2%,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开展,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综治、信访、司法、公安“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大综治”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基层综治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37件,调解1,437件,成功1,379件,成功率达96%,处置越级上访8件。认真开展普法和依法治镇工作,共开展各类法律培训660场次,同时做好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工作,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9名,解除矫正25名,接收安置帮教对象83名,解除帮教34名。
安全监管不断加强。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五年来,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领导“一岗双责”责任书》、《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书9,368份,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召开交通安全培训会、安全生产工作会、集镇公共安全工作会、“州庆、五一、中秋、国庆、元旦”安保工作会等各类安全工作会议140场次;有效开展监督执法工作,强化年度执法,对合法煤矿安全检查 49次,始终保持对煤炭私挖滥采违法行为的严打态势;认真开展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排查,狠抓消防安全检查,强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牢固树立团结进取、务实创新、廉洁高效、依法执政的思想,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抓学习、建制度、强管理、重监督、争效益,干部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责任意识得到强化,政府行为更加规范,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累计办理建议案96件,面商率达100%,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99%。完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镇财政可支配收入60%用于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镇“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3%,会议和文件简报分别精简21%和25.3%。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镇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改革、增活力,转方式、调结构,促项目、强基础,全力推进产业提升、项目提速、民生提质、服务提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跨越发展。圆满完成了十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产业调整持续优化。一是农业经济加快发展。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强化烟叶精益化管理,确保烟叶提质增效;完成土地100亩连片开发4个,种植核桃6,000亩,魔芋、花椒、甜脆豌豆、辣椒、萝卜、冬早洋芋、茶叶、生姜、冬早玉米、除虫菊规模种植取得实效;新增规模养殖户21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7个,建设10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1个,冷库1个,实现农业增加值20,929万元,年均增长6%。二是工商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工商经济总产值77,810万元,新增个体企业78户,全镇个体工商户达849户。
——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的撬动作用,带动全镇实施了一批农村水、电、路、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得到增强。2015年,竣工、新开工和前期项目共22大项37小项,总投资21,937.82万元。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全镇4个村委会实现通村柏油路硬化,7个村委会完成公路通达工程建设,通行条件大幅改善;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完成了集镇抗旱应急提水、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等惠民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响水箐小(一)型水库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电网实现全面覆盖;镇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全年劳务输出6,182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000万元;享受新农合34,934人次,减免医疗费用125.62万元;兑付惠农补贴1,343.30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救助、低保、高龄老人补助1,576.46万元;全镇客运班线覆盖率达82%;完成35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27户134人脱贫。民族宗教、武装、统计、人防、气象、保密、档案、工青妇、老龄、儿童、科协、残联、金融、电力、邮政、电信、供销等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投入608万元实施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44.43万元使2,301名学生享受农村寄宿制生活补助,投入144.42万元使2,407名学生享受学生营养餐,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入100万元实施力戈、土墙、上新房、天生坝、黑泥5个村卫生所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防治艾滋病、碘缺乏、疾病防控、妇幼卫生和慢性病综合防控、中医药事业、计生等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镇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向历届镇党委、政府的老领导们,向所有关心、支持三街镇发展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建设任务艰巨。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民增收困难。三是贫困面广而散,脱贫压力很大。四是群众诉求复杂,维稳压力较大。五是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治理不易。六是自身建设不强,服务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强化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改进工作。
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全镇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努力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街镇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压力前所未有、动力前所未有,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苦干五年,实干五年,加快融入哀牢山北部经济圈建设,向更大的困难挑战、向更高层次跨越,向更远目标奋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考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镇情实际,“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提质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和“五网”建设、市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的核心引擎、滇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连接金沙江经济带和昆瑞经济带的物流枢纽的重要机遇期,立足镇情,以党建为统领,以跨越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商活镇、劳务强镇、生态保镇”五大战略,打好“五网”建设、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四大攻坚战,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支柱产业,培强传统产业,打造新兴产业,走规模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到“十三五”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十三五”发展定位
“十三五”时期三街镇的发展定位是:着力把三街镇打造成辐射整个哨区乃至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红色旅游示范带、生态保护示范带,建成和谐三街、文化三街、魅力三街。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力争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100%;自然村村内路面及排水硬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增收目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三)“十三五”发展空间布局
结合三街镇地理特点、自然条件、人口分布、交通路网、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三街镇“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一轴、两区、三带、四廊、五景、六街”。 一轴:以三街河为轴心,利用三街河流域低热河谷的自然条件,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投资4560万元实施三街河流域河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增整理土地6000亩,新建灌溉沟渠56公里,发展特色蔬菜、水果种植。两区:按三街河以东、以西划分为两个区域,东片区以发展烤烟、核桃、萝卜、魔芋、茶叶等产业为主,西片区以烤烟、核桃、青花椒、三街冬红梨、林下采集等产业为主。三带:按海拔高低分为三个经济带,在高海拔经济带发展林下采集经济和晚熟水果、蔬菜种植;在中海拔经济带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低海拔经济带发展反季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四廊:通过南八(南华-八角)、南景(南华-景东)、南大(南华-大过口)、三南(三街-南景)4条主干道的相互联结,打造商贸物流经济圈,构筑4条经济走廊。五景:以烈士陵园、唐家大院、锁水阁、石照壁、三尖山的红色历史文化、古典建筑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为重点,开发革命老区(花西郎)、锁水阁、观音寺、三尖山、石照壁等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彝族文化旅游和自然景观旅游。六街:打造以三街集镇为中心,辐射普嘎六街、大田丫口一街、天生坝五街、力戈七街、上新房十街5个乡村集市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业,繁荣农村经济。
(四)“十三五”重点发展产业
结合三街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镇主要以巩固粮食、烤烟支柱产业,做强核桃、茶叶、魔芋、萝卜、劳务经济、畜禽养殖、林下采集等传统产业,打造冬早蔬菜、花椒、优质林果等特色产业,培育建成“333771”十三项重点支柱产业。“33”即“3个3”,一是每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0,000亩;二是年出栏畜禽300,000头(只);三是发展个私工商户3,000户。“37”即“3个7”,一是发展优质核桃70,000亩;二是发展优质林果7,000亩;三是年输出技能型劳务人员7,000人。“71”即“7个1”,一是改扩建茶园1,000亩;二是种植花椒10,000亩;三是种植烤烟10,000亩;四是种植魔芋10,000亩;五是种植萝卜10,000亩;六是发展冬早蔬菜10,000亩;七是发展林下采集100,000亩。
(五)“十三五”重点实施项目
围绕镇“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规划三街镇“十三五”重点实施项目13类76项,总投资225,508万元。其中:交通7项,总投资10,319万元;水利5项,总投资29,412万元;能源3项,总投资3,128万元;信息工程1项,总投资1,000万元;高原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21项,总投资52,957万元;工业3项,总投资13,000万元;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1项,总投资3,0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5项,总投资3,530万元;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设施13项,总投资9,944万元;城镇及供排水5项,总投资13,565万元;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6项,总投资69,630万元;生态环保建设5项,总投资14,023万元;其他建设项目1项,总投资2,000万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斗志更坚。让我们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推进,以永不懈怠的工作激情、永不畏难的顽强斗志、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励精图治,担当作为,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促进三街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加压奋进、勇于担当,确保2016年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做好2016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改革、增活力,转方式、调结构,促项目、强基础,全力推进产业提升、项目提速、民生提质、服务提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2,260万元,增长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5万元,增长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563万元,增长30%;完成招商引资15,600万元,增长25%;种植烤烟5,440亩,完成市下达生产收购任务75万公斤;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7元,增长11%;向上争取资金300万元;实现粮食产量1,160万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2016年将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线,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深化党内教育实践,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续抓好镇党政班子、干部职工和村“三委”班子、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及村级群(团)组织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管,以镇党委换届和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强班子、带队伍,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干部的执行力、党员的带动力,使上下形成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个调、谋发展一盘棋的良好氛围,持续巩固“内和外顺、开拓创新、政通人和、安全发展”的政治环境,促进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经济发展后劲。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增长”的理念,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集中发展,支持一个村、发展一个村、改变一个村,促进全镇经济跨越发展。一是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825万元实施三街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投资131万元实施25项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353.6万元实施1,880件“爱心水窖”建设;投资250万元实施黑泥村委会长龙潭坝除险加固工程;继续抓好投资113.25万元的小黑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投资97万元实施长龙潭下坝小(二)型水库在建工程项目;投资1.2亿元实施响水箐小(一)型水库及输水管道项目建设。二是推进电网改造升级。预计投资1,600万元,新建三街至中山8公里35千伏电力输送线路工程项目。三是突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4万元实施三街镇至南景线通村路面硬化工程建设;投资2,142万元实施三街至土墙、力戈至中山通村路面硬化工程建设;投资1,098万元实施三街镇至白竹箐通村路面硬化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033万元“红色乡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20万元三街岔河、者家河两座桥梁工程建设。四是突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投资452.5万元的普嘎民族小学学生综合楼、学生住宿楼教育薄改工程;争取实施投资200万元三街幼儿园新建项目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教育发展新环境。五是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继续抓好总投资299.6万元的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项目;投资65万元实施130套太阳能工程建设;投资3,000万元实施300户农村危旧房拆除重建和安居工程建设;投资124万实施38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抓紧推进投资479.77万元的黑泥者家等3个地质滑坡治理工程建设,抓紧推进投资188.25万元的黑泥寇家、多衣树丁马郎、普嘎新村和徐家4个地质滑坡治理工程建设。六是突出集镇建设。完善集镇、普嘎、上新房、大田丫口、天生坝、力戈6个集贸市场总体规划;完善集镇供水、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设施建设;加强为民服务设施建设,争取投资500万元新建加油站1座;投资610万元新建三街敬老院及附属项目工程;抓好投资90万元的三街村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三)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坚定不移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发展。巩固粮烟支柱产业。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60万公斤左右;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优化烟叶结构,提高单产,种植烤烟5,440亩,实现产量75万公斤,预计实现产值2,137.5万元。提升核桃、茶叶、魔芋、萝卜、劳务经济、畜禽养殖、林下采集等传统产业。新发展核桃3,500亩,实施核桃扶壮项目8,000亩,产量达1,060吨,预计实现产值3,710万元;种植魔芋10,000亩,预计实现产值5,800万元;种植中药材700亩,预计实现产值58万元;种植鲜食水果900亩、人工食用菌3,000平方米;种植萝卜7,000亩,预计实现产值2,450万元;抓好“彝山碧螺春”茶园农庄建设,加强茶园水、肥管理,打造背阴茶厂“现代农庄”建设示范点;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打造“蚂蝗箐茶厂、背阴萝卜种植基地”等两个产村融合发展示范点;新增畜禽规模养殖户20户,全镇畜禽出栏达27.1万头(羽),预计实现产值10,300万元;全镇劳务输出6,500人,预计实现劳务经济8,300万元;预计实现林下采集收入600万元。打造冬早蔬菜、花椒、优质林果等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土地、林地流转管理机制,以土地连片开发经营等方式,种植蔬菜5,700亩,预计实现产值1,055万元。在继续巩固提升大棚蔬菜10亩、冬红梨1,000亩、青花椒3,000亩的基础上,在土墙河规划连片开发种植辣椒150亩,预计实现产值60万元,在三街河规划连片开发种植冬洋芋150亩,预计实现产值63万元。
(四)以脱贫攻坚为基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按照“三年脱贫攻坚和两年巩固提升”的时间要求,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大目标,汇集力量,实施精准之策,稳步推进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抓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核桃、魔芋、冬红梨、小米辣等特色种植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贫困村人均有1亩以上特色经济林果。二是抓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建设。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的原则,逐步分解实施全镇2,348户D级危旧房改造,全面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行等级和抗灾能力。2016年底,实现7个行政村路面硬化,切实解决农村交通瓶颈问题。加快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和农村“五小”水利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面解决贫困户人畜饮水问题;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四是抓公共服务保障。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升学就业;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实现贫困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五是抓能力素质提升。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度,依托州职教园区和社会培训机构,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荐就业,为产业发展储备科技人才,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参加种植、养殖专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
(五)以保障民生为根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入学率和升学率,提升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二是大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化农文网培学校、农家书屋、“户户通”工程建设及管理使用,繁荣文化市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缴等工作,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流动人口和“事实小婚”管理。五是加大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民房综合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力度,加大结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科技培训等扶持力度。六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确保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六)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全力建设美丽家园。深入推进“青山、碧水、净土、蓝天”工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体系。一是巩固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力度,实施桉树树种更替工程,严禁采集松脂和松花粉,严禁新种植桉树,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毁林案件。二是加大煤炭资源监管力度,继续保持煤炭私挖滥采违法行为严打的高压态势,妥善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问题,进一步巩固“打私”成果;加强煤炭企业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三是坚持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是抓好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五是加大集镇、村庄、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太阳能、改厨、改厕、改厩等工作,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七)以安全生产为关键,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严格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依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三管”要求,切实把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尽最大努力减少一般安全事故、严防较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二是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机制,抓好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八)以依法治镇为载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健全村委会服务功能。一是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网上信访和积案化解工作,及时就地解决来信、来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和维稳信息员队伍建设,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九)以廉洁高效为目标,提高为民服务质量。改革的新任务、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的新期待,对党委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深入解决班子成员、镇、村干部“为官不为”和“等、慢、拖”问题,全面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镇、村、组干部党纪党规和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一是建设法治政府。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理念,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建设诚信政府。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工作人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增强诚信意识和信用观念,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决防止乱作为、滥作为,坚决查处和问责相互推诿、执行不力的行为。三是建设责任政府。牢固树立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打基础、利长远上来。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跟踪督查,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以良好的执行力、落实力取信于民。四是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市党委实施办法和细则,严控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大力压缩“三公”经费,集中财力改善民生、发展经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肃查处为政不廉行为,强化权力监管,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当前三街正处在机遇叠加、爬坡冲刺、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顽强拼搏,尽心竭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实现 “十三五”良好开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