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总工会结合楚雄市产业发展布局和非公企业示范市建设的实际,认真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见效,逐步形成了“六聚焦、六着力”的楚雄特色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工作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聚焦思想引领,着力提高职工凝聚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政治上认同、思想上认同、理论上认同,引导广大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实现产业工人队伍“有理想守信念”。一是强化企业党建引领。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党建制度,全市33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291户重点企业;建立国有帮带民营、公立帮带民办党建结对帮带制度,36家单位企业结成党建共建对子;按照“一人一企”“一人多企”方式选派474名党建指导员,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威楚红色文化走廊、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作用,利用学习强国、云岭职工、职工讲堂、电子职工书屋等载体,加强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意识教育,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信心,让广大产业工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聚焦建功立业,着力提高职工创造力。积极结合全市“硅、麻、药、蛋、铜”的产业发展布局,构建产业工人“创新驱动、成长成才”渠道,确保产业工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围绕重大项目开展攻关。依托企业培训中心、园区中心、校企合作等方式,着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的“练兵场”“孵化器”。二是畅通成长成才渠道。市委、市政府出台《“威楚英才”培养工程9个实施办法》,评选认定“威楚科技领军人才、威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威楚名匠”等9个系列“威楚英才”,市财政保障每名“威楚科技领军人才”30万元、“威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0万元、其他可获0.5万元的生活补助及5万元工作室经费支持。目前,评选工人先锋号50个,威楚科技领军人才10名,威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威楚企业家、威楚名匠各15名。
三、聚焦平台搭建,着力提高职工成长力。搭建“知识技能培训、劳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激励”三个平台,实现产业工人队伍“懂技术会创新”。一是搭建知识技能培训平台,打造知识型队伍。人社部门采取在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定向培训、委托培训、新型学徒培训、以工代训等形式开展取证培训113班5180人次;工会系统投入156万元举办商品营业员、电焊工、钢筋工、家政服务员等技术技能培训21期1273人次;组织2.5万名农民工参加引导性培训。二是搭建劳动技能竞赛平台,打造技能型队伍。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技能竞赛,授予行业标兵、技术能手、工人先锋号、优秀班组等称号。三是搭建创新创业激励平台,打造创新型队伍。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对新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给予5至10万元补助。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专家工作站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技师工作站3个。深化“五小”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着力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创业能力。
四、聚焦权益维护,着力提高职工向心力。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实现产业工人“敢担当讲奉献”。一是强化劳动关系协调,提升政治地位。落实“三方四家”协调机制、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保障产业工人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管理决策,彰显主人翁地位。二是强化经济权益维护,提升经济地位。全面推行工会维权“两书一函”制度,深化集体协商提质增效行动,健全工资平等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2019年我市被评为云南省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先进县市。三是强化文化活动开展,提升文化地位。发挥“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工人文化宫”等文化服务阵地作用,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职工讲堂、职工才艺比拼等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职工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职工向心力和归属感。
五、聚焦机制建设,着力提高企业改革主推力。紧紧围绕改革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确保产改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市委成立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列入市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重点,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职责分工。二是建立改革联动机制。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工作调度、联合调研等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试点示范机制。充分发挥央企、国企、民企的带头作用,印发《关于创建楚雄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点的通知》,确定20家企业作为产改第一、二批示范单位。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企业筹一点、工会补一点”的办法,制定《关于建立机关干部联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点工作制度》《关于下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点工作经费》等文件,组建3个指导组,保障工作经费40万元。五是企业主体作用更加凸显。由于政策的精准发力,改革释放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企业主动参与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的氛围初步形成。
六、聚焦重点突破,着力抓好非公企业典型示范培树。楚雄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以加强制度建设为路径,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促进产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深耕企业,选树试点。市总工会按照“四清”和“进得了门、认得了人、说得了话”的要求,与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企业进行“大走访、大调研”,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布局,最终形成试点企业名单。楚雄云星铜材有限公司、楚雄市华丽包装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金七制药等试点企业被评为2021年云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形成机制,合力攻坚。楚雄市高度重视,将产改工作列入市委深改组重要议题,及时出台改革联动、党工共建、经费保障等制度机制和系统集成,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三是企业增效,队伍稳定。通过产改工作措施在企业的落地落实,改革释放的红利逐步显现,全市20户试点企业利用技术革新、校企合作等形式,通过一大批革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大提高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企业增效,队伍稳定“双赢”局面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