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政策持续稳定,弹好“四部曲”,助推乡村振兴。
一、守底线,弹好乡村振兴“主题曲”
制定《楚雄市动态监测和帮扶》等4项机制,配套出台《楚雄市精准防贫保险》等10个工作方案,建立市乡村组网格化监测体系,开通市、乡防贫热线,充分发挥监测员、“一部手机治理通”平台和行业部门作用,实行“一月一监测”“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开展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有序开展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大力推广应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今年1-5月,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315户4238人,未消除风险410人已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督促办理救助平台申报事项1005项。自实施关爱基金和防贫保险以来,累计兑付关爱基金204人177.38万元,防贫保险91户27.13万元,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抓项目,弹好乡村振兴“协奏曲”
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主,实干为先”的原则,紧扣“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这一主线,按照可用、管用、实用原则,“多规合一”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把原来的“撒胡椒面”变为“握指成拳”,乡村振兴衔接项目有序推进。今年1-5月,投入中央、省、州、市财政衔接资金1865.24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件,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283万元帮助497户脱贫户发展产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00个,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8万人次,12.68万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20户1850人易地搬迁群众户均有至少1项增收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加强项目储备,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规模1.6亿元。
三、树精品,弹好乡村振兴“变奏曲”
坚持以区域示范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乡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庄规划,确保全市脱贫出列的51个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生产”,确定全市2021年-2025年创建5个示范乡镇、50个精品示范村、207个美丽村庄的目标任务。2022年启动实施西舍路镇龙岗村、大过口乡磨刀箐村、紫溪镇紫溪社区、吕合镇中屯村、东瓜镇桃园社区、苍岭镇李家村等6个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开路,把“一花独放”转变为“百花齐放”,把“盆景”打造成“风景”。
四、促增收,弹好乡村振兴“前奏曲”
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绑定脱贫户8522户发展产业,62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4677户脱贫户发展产业,48个龙头企业与51个脱贫村签订产业发展帮扶协议,实现脱贫户稳定增收,2021年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14.48%;建立股份合作机制,8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接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行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规模性返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