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 强力抓好水利项目规划工作

发表时间:2022-10-21 08:47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24期    作者:市水务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勇于谋划,科学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楚雄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全面完成,共规划防洪工程、供水工程、水生态工程3大类378个项目,规划工程总投资215.05万元。其中:“十四五”规划项目166件,总投资122.36亿元,“十四五”期间拟完成55.04亿元;中长期规划项目212件,规划投资92.7亿元。

(一)摸清“家底”,打牢水务工作基础。认真做好全市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现状、可开发利用量、水利工程供水保障能力等水务基础信息的调查工作,编制完成《楚雄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对全市水资源总量、分布、需求量、供水能力、用水需求等重要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测算出规划期内不同时期的用水需求,提出具体工作方案,为水利规划、建设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同时,为保证规划的合理性,每5年左右,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修订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保证规划的前瞻性和引领性。

(二)抓实学习,全面谋划水网建设。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学习工作,利用干部职工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学习政治理论、上级政策、专业技术等知识。积极顺应国家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紧盯目标,谋划符合政策方向的各类水利项目,国家提出政策支持时立即上报争取。目前,西静河水库工程、龙川江河道治理工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团山水库抗旱应争工程,团山水库至云甸工业园引水工程、中山镇红丹箐水库工程等建设项目正处于实施阶段。

(三)定期研判,及时调整推进方案。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未来2—3年的项目工作计划表,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项目工作推进会,跟踪各项目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确保计划表内的各项目平行推动,按时按质如期完工。目前。正在推进中的白衣河水库、中石坝水库、西静河水库等中型工程,九道河、芹菜塘等小一型水库和小二型水库,青山嘴至东华子午引调水工程、龙川江至云甸工业园引水工程,龙川江、青龙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均按“同一类型、多件并列”的原则有序推进,条件成熟的项目优先施工,切实把“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四)加强汇报,保持沟通对接顺畅。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技术审查机构汇报各阶段工作情况,注重了解新的政策要求,并将其体现在项目成果中,最大限度减少对项目方案的反复修改。在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等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初步工作成果,均及时邀请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等相关要素保障部门参与中间评审,及时调整规避制约性因素。对于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对接频次,在相关规划调整、修编中为项目预留建设用地,进一步降低后期审批难度。

(五)立足实际,着力推进“三大工程”。一是供水工程。积极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前期工作,加快补齐灌排设施短板,实施一批引调水、重点水源、中型灌区改造等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和配置能力。截至目前,供水工程规划总投资192.68亿元,其中:规划实施重点水源工程21件,投资83.02亿元;水系联通工程4件,投资6.6亿元;新建大中型灌区5个,投资38.78亿元;山区小水网建设工程30件,投资11.84亿元;城市备用水源工程1件,投资0.34亿元;重大引调水工程1件,投资32.77亿元;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3件,投资3.47亿元;水库清淤增效190件,总投资9.1亿元;农村供水保障1项,总投资2.54亿元;城乡供水一体化1项,投资4.22亿元。二是防洪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截至目前,投资12.85亿元推进各项防洪工程,其中:规划主要支流3条,投资2.33亿元;中小河流治理21条,投资5.19亿元;山洪沟治理29条,总投资2.68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3件,总投资1.45亿元;病险水闸除险加固3座,总投资0.32亿元;实施防洪排涝提升工程1项,规划投资0.89亿元。三是水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规划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10件,投资6.52亿元;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1件,投资3亿元;水生态类建设项目规划投资9.52亿元。

(六)服务中心,全面谋划智慧水务。紧紧围绕州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住“兴水润楚”工程建设机遇,突出楚雄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学城建设、空港新区、云甸工业园区、滇中水城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等问题,算清水账,为州、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水利保障。同时,配合全省加强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督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建立水利视频综合监测网,提升监测、监视、监控覆盖率和精准度,建设水利大数据中心,整合提升各类应用系统,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能力,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