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扶贫办立足实干履职目标,把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坚持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格局,成立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就业扶贫政策意见及方案,努力搭建平台、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2019年上半年实现自发和有组织转移就业28966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5254人,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保联通。强化就业基础信息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外出务工、意向外出务工人员去向台账、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情况台账、富余劳动力掌握技能台账、建档立卡务工人员政策享受台账、服务务工人员及家庭台账“六台账”,做到辖区务工人员家庭状况清、技能素质清、就业意愿清、就业去向清、享受政策清“五清单”,建立健全市、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就业扶贫微信群”,落实专人管理维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收集维权需求等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信息动态管理。村“三委”干部、驻村扶贫队员经常性走访交流,及时传递用工信息及需求,架起就业信息服务联通桥。
——细化措施,强化就业促增收。一是强化技能培训,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核桃、中药材、畜禽等特色种养殖中短期引导性实用技术培训,2019年上半年组织引导性培训15期2360人次。二是积极创建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对认定为“扶贫车间”的小微企业,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劳动力给予1000元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昆明康美药业在子午旧关天麻种植基地已挂牌建立“扶贫车间”,收种两季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30余人。全市已创建和认定“扶贫车间”21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30余人,每月人均收入不低于1500元。三是结合省内外用工企业岗位需求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以劳务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开展砖工、修理等“订单式”转移培训就业,有序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外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就业,2019年上半年开展创业职业技能培训729人次,组织有序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5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人。四是组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场,有134家省内外企业提供6200余个就业岗位,824个现场达成意向务工协议。五是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口382人就业;积极开发公路养护员、农村保洁员、护林员等乡村公共岗位,优先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200人。对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给予每生每年3000元生活补助,2019年上半年实施春季学期“雨露计划”及“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项目,投资114.35万元资助职业教育建档立卡贫困生681名,有效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六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就业脱贫力度,对贫困劳动力创业或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10万元以内贷款,对返乡创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人员给予最高个人15万元、小微企业300万元、合伙专业7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2019年上半年扶持创业179人,发放担保贷款2268万元。
——明确责任,强化保障稳就业。强化劳务服务,由市人社局牵头培训规范“劳务经纪人”队伍,对组织贫困人口输出就业的劳务经纪人给予补贴,省外转移就业每人300元、市外转移就业每人200元,并对省外转移就业贫困人员给予每人不超过1000元交通补贴;计划由市人社局和市投资促进局配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依托招商引资工作组,挂牌成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及时了解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情况,与当地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建立维权联动机制,强化省外转移就业人员的维权服务保障工作;由市人社局牵头建立市、乡、村、组四级联动权益保障体系,做好维权服务保障,教育部门负责对外出务工贫困动力的留守儿童给予生活、学习等关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留守老人给予提供健康咨询、上门送药、经济救援等医疗服务,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心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