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特色项目为支撑,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注重组织领导,确保试点工作高位推动。把加强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摆在市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保障试点工作高位推进落实。领导小组下设“组织保障、党建引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宣传、项目规划、民主协商、共建共治、法治保障、风险防范、公共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特色工作创新组”11个工作组,形成了科学分工、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注重宣传发动,确保试点工作深得人心。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坚持多形式、广发动,深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宣传工作。认真提炼、总结经验做法、特色亮点,积极开展学习宣传、借鉴推广。同时,印制试点工作宣传单15万份、宣传海报10万份、宣传册1500本,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发动,宣传工作有声势、有特色、有效果。
注重基层基础,确保试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工程,建立健全网格化组织体系,实现网格全域覆盖,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体系,构建起“一网络、三调解、十中心、千组织、万调员”大调解体系,全市共调解矛盾纠纷2868件,调解成功2773件,成功率96.28%。加强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成为了收集问题、交办督办、解决矛盾的前沿阵地。用好“智治”平台,大力推广“平安楚雄•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建设,共计安装使用“智慧安防”摄像头48029个,技防措施、智治工作得到加强。
注重项目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平台有力。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了100个社会治理项目,逐步补齐了社会治理短板。引资建设箱包皮具加工项目,让病残吸毒人员有工可打,让戒毒康复中心成为病残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安全岛。建设全州首个招收“问题少年”专门学校。让“问题少年”有“家”可居,“问题家庭”获得重生。着力创新服务项目,公安部门城区户籍办理“一门办”、自然资源部门“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实现了“一窗办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预期;市人民法院“现代化诉讼中心规范化建设”项目、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项目,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法律服务的阳光与正义。
注重改革创新,确保试点工作持续出新。探索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城市管理机制,整合楚雄高新区整合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楚雄市交警大队开发区中队和楚雄市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三支执法力量,探索“三勤合一”工作模式,做到了“出门一把抓,见什么管什么”。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制定出台《楚雄市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监护责任实施“以奖代补”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有法定监护人、无法定监护人的患者实行分类管理。打造基层社区社会治理标杆。鹿城镇栗子园社区把党支部建在片区、党小组建在居民小组,以网格化方式着力抓群团组织、抓教育引导、抓共建共治、抓服务功能、抓就业创业、抓关爱帮扶、抓民族团结,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社区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