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3年6月9日

摘 要: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3年6月9日下午,在楚雄市彝人古镇德江城内广场召开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实录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3年6月9日下午,在楚雄市彝人古镇德江城内广场召开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此时此刻,在宁静宜人的彝人古镇,召开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专场发布会,欢迎大家的光临!一根绣花针,绣出了亿元大产业,这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也是沪滇协作谱写新篇章的缩影。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是中华大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也是传承楚雄彝族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之一。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做足“指尖文章”,多措并举推动彝绣“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5.7万绣娘、530多户彝绣经营户渐渐发展出2.45亿元增加值的产业,彝绣成为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今天我们将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邀请大家一起来“遇见楚雄”,领略“千年彝绣、一绣千年”的非凡魅力。

首先,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今天的发布嘉宾,他们是: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女士;

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万妍娟女士;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副主任李慧敏女士;

农行云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春雨先生;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主任、云南省非遗保护专家胡荣梅女士;

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女士;

楚雄市大过口乡党委书记张靖先生;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女士;

绣娘代表黄永兰女士。

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女士给大家作分享。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汶娟: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此时此刻,我们相聚美丽的楚雄彝人古镇,在一城烟柳、千年古韵、万种风情中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专场发布中与您分享威楚大地的厚重如书、锦绣如画、清婉如歌。

彝山有大美,布上绽山花。楚雄彝族服饰因美而生、因时而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

今天,我想用几组关键词向您介绍楚雄彝绣之美。

楚雄彝绣之美是合作共赢之美

非遗无边界,文化传情谊。在州委宣传部的统筹下,楚雄彝绣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出合作共赢的楚雄文化新样本。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融合。通过深化沪滇、闽滇文化合作交流,楚雄彝绣走进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从一个乡村小舞台走向国际时尚大市场,跑出了特色化、高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加速度,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转变。我们与东方国际、肯德基、上海申孜实业、中智集团、莆田三福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莆田市湄洲岛联手开发“妈祖文化”“楚雄彝绣”非遗联名文创产品,并在全球1.2万多个妈祖文创产品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我们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出口订单510万元。

楚雄彝绣产业起步探路,呈现出千村万寨“花发满山”的景象,一次次的彝绣出圈,也是一次次共赢发展的合作之旅。

楚雄彝绣之美是创新创造之美

为推动彝绣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立了由楚雄州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州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6项政策,形成“1+1+N”政策体系。

在延链补链上,我们推出了银行专属贷款“彝绣贷”、保证纯手工绣品的“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打造保证纯手工、楚雄原产地的“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的“彝绣识”,量身定制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的“彝绣标”,全力进行彝绣产品品质提升。在市场化方面,我们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活动,举办彝绣产品发布的“彝绣秀”,持续开展“妈妈制造”“妈祖文化”等彝绣合作项目,打造“彝绣造”,提升楚雄彝绣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产业化方面,我们创意研发了“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福来云往”三大系列彝绣文创产品,打造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的“彝绣园”,推出体验彝绣传承精品线路的“彝绣游”,形成从开发端到市场端的完备产业链。建成楚雄彝人古镇、牟定彝和园两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培养各级代表性彝绣传承人共63人,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车间56个、绣坊136个,逐步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

通过创新创造、国际国内、线上线下,楚雄彝绣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楚雄州5.7万名绣娘拿起绣花针,在家门口就业。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5亿元,今年一季度,彝绣产业增加值实现4780万元,彝绣产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

楚雄彝绣之美是和美共生之美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从千年走到今天、从深山走向都市,楚雄彝绣由原生态到国际化的嬗变,生动地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含义,彰显出自信与笃定、开放和包容。

天时人事日相催,春风激荡催人行。我们将立足彝族刺绣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构建全局谋划和统筹联动的彝绣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国际国内合作链延伸,加强沪滇文化协作,举办楚雄彝绣米兰时装周发布会、香港发布会,启动侨商侨企情牵彝绣助力彝绣出山出海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彝绣特色化、标准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楚雄彝绣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二是强化彝绣品牌打造,建设全国首个彝绣数字化产业园·彝绣展示交易中心,建立彝绣产业发展指数体系和文化消费指数体系,围绕生产端、市场端发力,推进楚雄彝绣产业化发展。三是强化彝绣人才链支撑,培养一批复合型高层次彝绣经营管理人才,成立彝绣专家工作站和彝绣专家智库,推进刺绣技术职称评定。今年10月,我们还将举办非遗盛典文化活动,举办全省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通过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绣出“指尖新的传奇”,谱写和美共生新篇章。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我们坚信,楚雄州彝绣特色文化产业的未来必定更加可期!也请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楚雄,支持楚雄彝绣!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汶娟女士。

彝绣为楚雄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彝族彝绣,秀出美好生活。

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记者朋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新华社记者:

请万副主席谈一谈省侨联是如何助力楚雄彝绣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谢谢。

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万妍娟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万妍娟:
首先,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省侨联牢牢把握“根”“魂”“梦”的工作主线,最大限度发挥侨务资源优势,联络组织开展了系列公益类活动,为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倾力服务贡献力量,取得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楚雄彝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沪滇文化协作、闽滇文化合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楚雄彝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深深唤起了侨商侨团悠悠的乡愁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备受侨商侨团的关注。今天,还有部分侨商侨团代表将参加我们的楚雄彝绣推介会。

为进一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好、传承好,我们将以启动侨企侨商情牵彝绣,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为契机,积极向侨联系统平台和国内外侨商侨团广泛、深入宣传推介楚雄彝绣产业,邀请国内外侨界社团和基金会到楚雄考察彝绣产业,最大限度调动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创造性,借助侨资、凝聚“侨力”,全面助力楚雄彝绣“出山出海”,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推动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谢谢!


宗霞:

谢谢万妍娟女士。

小小的绣片上存着浓浓的乡愁,相信朋友们一定会爱上楚雄彝绣。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日报记者:

普玉珍女士,你好!我了解到,您是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您从一名普通绣娘到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请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故事,在彝绣的保护和传承中您是如何把彝绣发扬光大的。谢谢!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 普玉珍:

我的家在武定县猫街镇咪三咱村,我们那里的彝族群众历来就有刺绣的传统。我的奶奶就是村里的刺绣好手,我三岁时候,奶奶就教我穿针引线,再长大些我就学着设计图案、搭配色彩。

因为热爱刺绣,1982年,我开了自己的彝绣店,因为绣品质量不错、彝绣服饰很漂亮,来我们店里买绣品的人越来越多,做彝绣成为稳定的营生。但村里彝绣绣得好的人不多,我打算自己来搞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习刺绣。

刚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去找学徒,一村一寨、一家一户上门告诉他们,来培训的人吃住都由我负责,可大多人都不相信我。最后还是靠我身边的其他彝绣能手一个一个去动员,才有人来培训。培训出来的绣娘,要是没有收入,她们也不愿意继续绣下去,该怎么办呢?在武定县政府的支持下,我办起了雄冠彝绣厂,把接的订单,交给她们去完成,绣娘们有了收入,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逐渐周边要求来加入我们的绣娘队伍越来越多。到现在,我培训出来的绣娘,人数早已超过了1万人。

这几年,楚雄州出台了许多好政策支持彝绣产业发展,现在我们的绣娘每月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

我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我们的彝绣一定能走出一条路来,走向更大的舞台。

谢谢!

 

宗霞:

非常感谢非遗传承人普玉珍女士。

非常感谢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了她们的努力、付出和坚持,才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和传承。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网记者:

张书记,您好!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大过口乡的彝绣产业实现了质的转变,成绩喜人、未来可期。请问,这些成绩是如何做到的,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谢谢。

楚雄市大过口乡党委书记张靖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楚雄市大过口乡党委书记 张靖: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大过口乡作为“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彝绣产业有基础、有潜力、有前景。

去年,楚雄州文化发展大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在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推动下,切实加大对彝绣非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纯手工刺绣产品的扶持力度,重点在提升彝绣品质、打造彝绣品牌上下功夫,着力建设乡级彝绣车间、村级绣坊,既发展“大而全”的规模车间,又建设“小而精”的高端绣坊,最大限度增加绣娘收入。

目前,全乡拥有乡级彝绣车间3个、村级绣坊9个、绣娘1000余人,已形成了“乡有车间、村有绣坊、户有绣娘”的发展格局。涌现出了创立楚雄市彝花刺绣有限公司的90后青年何开美等彝绣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全乡彝绣产业发展。很多妈妈都留在了家里,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实现了居家就业、坐地创收的梦想,化解了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等基层治理难题,彝绣产业成了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2022年,我们乡实现彝绣产值460万元,绣娘人均增收达3100多元。

通过不懈努力,大过口乡获得了“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等荣誉。下一步,我们将争取专家工作站落户大过口,提高绣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集“天时、地利、人和”,全力推进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谢谢!


宗霞:

谢谢张靖先生。

让百姓富起来,让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美起来,我想这就是楚雄彝绣的发展目标。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王副行长,请问,农行金融企业如何支持楚雄州彝绣产业发展、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的?谢谢。

农行云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春雨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农行云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王春雨:

谢谢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的提问。彝绣产业一头连接着广大消费者对美的追求,一头连接着山区广大彝族留守儿童想让妈妈留在身边的心愿。把彝绣产业发展好,把彝族文化传播好,是一件惠农惠民的好事,是一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事。

服务好彝绣产业,让其发展壮大,是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要努力提供接地气的贷款好产品,对彝绣产业链各环节给予精准支持,在重点区域设立彝绣特色金融服务支行,让绣娘、绣坊不用为资金发愁,把心思用在如何绣出好作品,绣出好生活。我们要努力提供高品质的消费金融服务,发挥银行广泛触达服务广大消费者的优势,助力将彝绣产品、彝绣文化传递到、传播到更多的海内外消费者手中。我们要努力提供数字化的场景金融服务,让彝族产业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一路畅通,让彝绣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科技的翅膀。

一幅幅彝绣画承载着彝族人民优秀传统文化,一针针彝绣线饱含着绣娘们和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农业银行将始终践行“金融为民”本色,与各家金融机构一道,全力做好彝绣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为楚雄彝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贡献金融应有力量。

谢谢!


宗霞:

谢谢王春雨先生。

彝绣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大力的支持,我们也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携手共进。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新华社的李副主任。请您谈一谈楚雄为什么和新华社合力打造彝绣指数,这个指数对彝绣产业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助力?下一步打算如何运作?谢谢。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副主任李慧敏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副主任 李慧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彝绣是彝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彝绣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样的背景下,楚雄和新华社合力打造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以下简称“彝绣指数”)具有特殊的意义。

楚雄彝绣产业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成功样板。近10年来,彝绣产业增加值增长了近10倍,绣娘人数增长1倍,绣娘人均收入增长了近5倍。楚雄彝绣已成为强经济、促消费、稳就业的重点产业。

指数,作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要联接工具,在现代产业的标准引领、品牌塑造、话语传播及价值再造等方面,发挥着催化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彝绣指数”将整合统计数据、调研数据、卫星遥感及全网全平台传播等大数据,打造楚雄彝绣产业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传播体系,以指数工具绘制产业发展数字画像,以数字语言输出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楚雄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携手各方,以指数力量赋能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一是高质量完成指数研发。我们将充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辅助产业发展决策,为彝绣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重要方向指引。二是强化指数应用场景。发挥指数数字工具作用,依托指标数据优化资源配置,为彝绣产业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提供方向路径指引,推进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做好指数发布推广。作为国家级经济智库,我们将依托新华社,充分调动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新华社快看”等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将楚雄打造成为我国数字彝绣信息发布高地,做到楚雄彝绣品牌全球推广,推动楚雄彝绣的数字化转型、国际化传播、高质量发展,推动彝绣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谢谢!

 

宗霞:

谢谢李慧敏女士。

小小的绣花针,挑起彝绣的大产业,我们对彝绣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人民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黄永兰老师的。请问,您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有何感触?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谢谢。

绣娘代表黄永兰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绣娘代表 黄永兰:

首先,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很荣幸,代表绣娘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来自楚雄市吕合镇火烧桥村。从小我就患上了脊柱变形侧弯疾病,到2006年已无法行走,2014年坐上了轮椅,母亲既要抚养我还要供弟弟上大学,家庭生活十分艰难。

2010年,我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学习刺绣,她一针一线,手把手地教我,我用心学、不断练,逐步掌握了彝绣技能,成为一名绣娘。我的绣品出售后,拿到人生的第一笔工资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幸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如今,我从事彝绣13年了,我的刺绣技艺越来越好,绣品也越来越精美。公司还送我参加电商直播培训,学会了快手、抖音等直播运营。经州委宣传部牵头,我们还与福建的客商签订了订单,有了更多的彝绣活计,每月收入增加了三四百元。

彝绣,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而且实现了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感到更加的自信和从容。

在这里,我想代表楚雄州所有绣娘,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残联以及彝绣企业给予我们的关心、关爱。

谢谢!

 

宗霞:

非常感谢黄永兰老师。

每一针绣品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美好的、温暖的、励志的,特别感谢这些千千万万为彝绣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的绣娘老师们,谢谢你们!

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楚雄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楚雄广播电视台记者:

金瑞瑞代表,您好!您从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成长之路,谢谢。

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全国人大代表 金瑞瑞:

感谢记者朋友们。我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成长之路。彝绣,是小时候妈妈绣在衣服上明艳的花朵,也是长大后一家人赖以为生的手艺。到我这一辈,彝绣在我家已经传承了8代人,彝绣深深植入我的家族血脉。

2014年,我成了大学毕业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经过反复的思量,我致力于彝绣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创业初期,因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认识不到位,熟练程度不够,手法粗糙,绣品质量参差不齐,品控标准难以把握,加之销售渠道较窄,我的创业屡屡受挫,我也曾经困惑过。但是,我也是幸运的。近年来,借着全州大力发展彝绣产业的“春风”,我成立了公司,在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支持下,参加彝族刺绣技能培训班,得到了金融支持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的帮扶,参加了沪滇文化帮扶协作、文博会、展销会、第七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活动,党委、政府用实打实的帮扶政策扫除了我创业初期的堵点、痛点。同时,为我的产品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渠道。

可以说,是彝绣成就了我的创业梦,是彝绣让我捧回了“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的奖杯,是彝绣成就了我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是彝绣带动了更多的绣娘“唱着歌、绣着花,背着娃、养着家”。我庆幸我选择彝绣,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将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收集基层意见,把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带上全国两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更多人关注、支持楚雄彝绣发展,更有效地推动这份楚雄深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

 

宗霞:

谢谢金瑞瑞女士。

有了这些年轻的力量加入传统彝绣产业中来,彝绣充满着青春的未来。

由于时间关系,有请记者朋友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商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国商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胡荣梅主任的,明天就是2023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结合今天发布会“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这一主题,请您介绍一下楚雄州在彝绣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和成效?谢谢。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主任、云南省非遗保护专家胡荣梅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主任、云南省非遗保护专家 胡荣梅:

谢谢记者的提问。多年来,云南省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楚雄州作为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民族文化散发着迷人魅力,彝家女子世代传承的指尖艺术——彝绣,不仅是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非遗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如星海的民族文化中闪耀着夺目光芒。

彝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彝族刺绣、彝族赛装节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楚雄州制定出台了第一个彝族服饰保护条例,“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成为全省的文化品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入选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重视和发展的结果。

如果说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那非遗的活力则在于传承创新。绣娘们在飞针走线中增收致富,在丝线绣绘中将非遗文化代代相传,千年彝绣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新局面。应该说,楚雄彝绣为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提供了“楚雄样板”。

谢谢大家!

 

宗霞:

非常感谢胡荣梅女士。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踊跃的提问,特别感谢9位来自不同领域发布人的分享和介绍。

各位记者朋友,通过刚才大家的分享和介绍,我们看到了楚雄彝绣用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多元多彩的匠心匠艺、薪火相传的文化印记向全世界的朋友展示着楚雄彝绣独特的韵味和内涵。现在,楚雄彝绣吸收了上千彝家儿女几千年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就像刚才嘉宾们介绍地形成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三大转变,也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新的发展格局。绽放出了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了新的蓬勃生机。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彝绣品牌,让全世界的朋友都能够认识彝绣、喜欢彝绣,让彝绣改变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