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汶娟:
感谢央视记者朋友的提问!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楚雄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帮助!
今年,左脚舞上非遗春晚,赛装节闹元宵。蛇年新春,“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传递着文化的惠民温暖。2月6日至13日,楚雄非遗交流团赴泰国北部开展文艺演出,舞蹈《跳菜跳菜》和《云绣彝裳》以及千年传承的《左脚欢歌》等特色节目惊艳亮相,为泰国友人送去浓浓的中国年味。
楚雄,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非遗大观园”,在这块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的土地上,演绎着地球显生宙来的精彩,保存着地质沧桑巨变的遗珍,镌刻着青铜文明的记忆,造就了“一山分四季”的神奇,孕育了“百里不同俗”的风情。彝族长篇叙事史诗《查姆》和《梅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彝医药典《齐苏书》比李时珍《本草纲目》还早12年。全州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到目前为止,共有《查姆》《梅葛》和彝族火把节、彝族左脚舞、彝族老虎笙、姚安坝子腔、彝医药、彝族服饰、彝族刺绣等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60项,命名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2312人。
发端于楚雄的彝族赛装节走过了1350多年,被誉为“赛装之源、彝绣之根”,比世界流行的T台时尚文化早一千多年,被称为“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楚雄彝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登上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走出云南、走向世界。两届楚雄时装周,实现“破圈”传播,曝光量超30亿次,成为向世界展示云南发展形象的新名片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标识。近年来,楚雄州聚合资源,集成力量,出山出海打造楚雄彝绣品牌、内联外引拓展市场、全链式发展做强产业,找准彝绣非遗与现代时尚结合的“打开方式”,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补办法和“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兴楚英才支持计划”,颁布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加强彝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选、认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托各类传习所,强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不断壮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未来3年,楚雄州将培训绣娘14.3万人,规模将达20万人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首次落地中国、落户云南楚雄,这是东亚国家首次会议,既是对楚雄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认可,更是推动彝绣等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与楚雄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州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邀请中国、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部分时尚与设计机构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社区代表、时尚与文化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领导,云南省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华大学、诺丁汉大学等高校教授、学者等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既有实地考察内容,又有调研咨询安排,既展示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又凸显了“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从场地布置到嘉宾接待,从会议流程安排到后勤保障,每一项工作都经过精心策划与筹备,我们将以会为媒促成跨文化、跨领域的深度对话,探索非遗与时尚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楚雄打造世界级文化IP。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更在于交流交融。此次会议将围绕“非遗传承保护、时尚赋能、区域协作、可持续发展”四大维度,搭建东亚地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尚设计师、教育机构与政府的对话平台,通过开展非遗与时尚融合学术交流、主题演讲、非遗实地考察、彝绣时尚设计成果展示及赛装节民俗活动体验,展示楚雄丰富的非遗资源与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非遗与时尚深度结合并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世界赛装之源”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楚雄州创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各位朋友!楚雄正全力以赴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申报工作,开设“创意楚雄”主题栏目,建设制作“创意楚雄”中英文网站,摄制“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宣传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彝绣设计师品牌,积极构建“非遗传承+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社区参与”的全产业链,推动以彝绣为核心的相关产业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向时尚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助力楚雄建设成为国际手工艺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