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

时 间:2025年2月11日

摘 要: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5年2月11日(星期二)20:00,在楚雄州永仁县图书馆二楼多功能报告厅,召开“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邀请楚雄州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区办事处等单位向社会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实录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5年2月11日(星期二)20:00,在楚雄州永仁县图书馆二楼多功能报告厅,召开“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邀请楚雄州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区办事处等单位向社会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经济宣传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七彩云南,风情彝乡。在这万物竞发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云南•楚雄,召开“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的光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宗霞:

为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时尚的融合,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的关心和帮助之下,我们将于2025年2月11日—13日在楚雄州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了六位发布嘉宾,向我们的媒体朋友们通报本次会议的相关情况,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我们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楚雄州委副书记、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长张文旺先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先生;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女士;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女士;

中共楚雄市委副书记、楚雄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兴贵先生;

中共永仁县委副书记、永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曾灼三先生。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光临!

下面,有请中共楚雄州委副书记、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长张文旺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楚雄州委副书记、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长 张文旺: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阳光之城、赛装之源——永仁,举行“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和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大家莅临今天发布会表示热烈的欢迎!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全州辖8县2市,国土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7.1%,彝族人口占29.8%,具有区位、资源、生态、产业、文化5大优势,是重要的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物流5大枢纽,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体,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下面,我以“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分享楚雄非遗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一,楚雄非遗极具历史价值,展现着滇中楚雄大地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楚雄州作为滇中文化重镇,历史文化悠久,各类文化遗产丰厚,170万年前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元谋人”被写入初中历史课本的第1页,2000多年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把中国文明史追溯到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3个文明古国之前,彝族长篇创世史诗《查姆》和《梅葛》记叙多民族共同体记忆,26个世居民族亲如一家,形成了中华文化绚丽和谐的精彩篇章。

近年来,我们围绕独特的毕摩文化、绚丽的彝族服饰、动人的歌舞、神奇的彝医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文化,既从大处着眼改善非遗开发利用环境,又从细处着力做足“绣花”功夫,全面建立起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出台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彝族服饰、彝医药等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范性文件,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82项、州级282项、县市级582项,建立梅葛、彝族火把节、彝族服饰、彝族左脚舞、老虎笙舞、彝医药等传习所65个,将一类类民俗传统、一项项民间技艺、一个个民族故事生动地呈现在群众面前,成为一种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生活方式,让各族群众在亲身体悟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跨越古今成为涵养楚雄各族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力量。

第二,楚雄非遗极具文化价值,推动着中外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和文明互鉴。

非遗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近年来,楚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参加国际文化节、博览会等活动,走出楚雄、走向了国内国际舞台,楚雄非遗传承创新不仅在国内找到了新生机,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我们利用具有1350多年历史的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文化资源,打造“楚雄时装周”文化品牌,并将赛装、时装和彝绣结合起来,让彝绣时装走上上海、北京、米兰、巴黎国内外的时装秀场,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象征。又如,我们依托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彝族非遗火把节,以创新的艺术形式演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2024年火把节期间接待国内外一日游游客达138.85万人次。再如,我们深挖比《本草纲目》还要早12年的彝族医学著作《齐苏书》,保护、传承彝医药技艺,研发的彝药“拨云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中药眼科锭剂制品,以彝医水膏药疗法、酒火疗法为代表的73项彝医诊疗和护理技术在全州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楚雄非遗的国际化、市场化表达,正让其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生动实践,提升社会文化认同、推动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第三,楚雄非遗极具经济价值,促进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和民生改善。

近年来,我们创造性推动非遗与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惠民增收相结合,让楚雄非遗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产业发展上,深挖中彝医药、彝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济价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比如,我们推动彝绣变资源为产业,让“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2024年彝绣产业实现产值13亿元。比如,我们依托中彝医药、特色民俗等非遗优势打造康养胜地,推动“医、药、养、康、旅”一体化融合发展,2024年中彝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3.3%。在民生改善上,积极探索“非遗+文旅”模式,把特色建筑、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全过程,打造了系列以非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带动了消费快速增长,2024年全州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4%、居全省第1,旅游人数超6500万人次、总花费达676.3亿元,一体推动非遗和文旅融合发展。同时,我们将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产品,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并依托特色产业创成4个国家和省级劳务品牌,特别是“彝绣”让广大绣娘“唱着歌、绣着花,背着娃、养着家”的梦想照进现实,5.7万名绣娘人均增收3570元,带动2000多名残疾绣娘就近就业,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

第四,楚雄非遗极具社会价值,助力着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团结稳定。

近年来,我们坚持将非遗与时代同行、与现代并行、与生活接轨,用创新演绎方式、创造生活内涵,推动非遗融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我们坚持把非遗保护传承与繁荣文化事业相结合,探索打造“非遗+节庆”“非遗+演艺”“非遗+研学”等创新项目,广泛开展非遗系列惠民展演,建立楚雄州非遗数字展示平台、传统音乐数字化展示平台,2024年,全州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240场次、惠及群众109万余人次,今年,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左脚舞精彩亮相中央电视台非遗晚会,彰显了楚雄非遗的强大生命力和传承力,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坚持把非遗保护利用与加强基层治理相结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比如,我们利用国家级非遗梅葛“接地气、通俗化、大众化”优势,探索“梅葛民歌法庭”“梅葛调解”等做法,打造“梅葛宣讲”品牌,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能力内生动力,成为楚雄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生动实践,在央视《焦点访谈》宣传推广。我们坚持把非遗薪火相传与巩固民族团结相结合,保护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权,尊重珍惜不同民族的非遗,将除彝族以外傈僳族民歌、苗族射弩、傣族泼水节和各民族服饰等多项非遗纳入保护传承,加强各民族之间的非遗交流,唤起全民族全社会共同保护非遗的行动力,营造各民族共享共创共融的气氛,更好增进民族间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

非遗瑰宝源远流长,薪火传承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愿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更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促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合作,助力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与大家的携手共襄,推进楚雄非遗传统与现代发展链接融合,做强文创产业、做优文化产品、做活文化市场、做亮文化品牌,打响“世界赛装之源—云南楚雄永仁直苴”品牌,加快楚雄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艺术与手工艺之都”申创,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楚雄担当”,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楚雄经验”。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我们坚信,有了大家的加入,定能把楚雄打造成非遗与时尚融合示范之城,各类时尚与设计机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尚与文化专家的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圆梦创新之地。在此,诚邀大家一起到中国火城•浪漫花都——楚雄,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明天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里我要衷心地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新的一年,事业兴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张文旺先生。

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让我们和楚雄一起分享智慧、携手共进,推动非遗和时代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接下来我们有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先生作分享,有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 夏泽翰: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贵宾们,大家晚上好!我很荣幸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席“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我衷心感谢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以及所有主办方承办此次重要活动。楚雄素有"世界时装秀之源"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楚雄对文化事业的积极支持,充分体现了楚雄的文化底蕴。

这次会议将是东亚国家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时尚设计的融合。会议旨在为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和时装设计师搭建桥梁,确保建立平等和有意义的伙伴关系,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在全球时尚产业中茁壮成长。

今天,我们正站在古老智慧与现代创造力的独特融合点之上。彝族巧妙精湛的彝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仅是彝族人民的传统瑰宝,也是当代彝族人民更具活力的体现。然而,现代化和全球化给这些文化元素带来了冲击与挑战。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努力,起着可持续性的关键作用。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时装设计不仅能保护传统,还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

时尚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媒介,不仅超越国界且贯通不同文化背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多样的元素融入时尚,将在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样的融合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受众面更广,认可度更高,欣赏价值更好。同时,这样的融合也将为地方经济和工匠产业带来更好、更新的发展和机遇。时尚产业可以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教科文组织发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时尚”项目,以深化东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创意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

这次合作会议的召开,证明了大家齐力合作的力量。在这次会议上,地方政府、时尚工作者、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大家汇聚在一起。我们正在构建一个齐力合作、相互支持、互相理解的社会。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环境,一个能够让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共同繁荣,让社区能力增强,并促进创新的环境。

最后,我再次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和各个合作伙伴。是你们的奉献精神推动了这个项目的开展与落实。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合作与发展将能够产生持久创新,影响深远,我也确信,我们丰富的东亚文化依然将激励着我们继续繁荣向前。

谢谢!


宗霞:

谢谢夏泽翰先生的分享。

非遗元素与时代创新相融合是推动非遗保护利用的策略选择和发展方向,我们相信在“非遗与时尚”项目的支撑下,楚雄非遗定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有请各位记者朋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与时尚”项目在中国落地的首次会议,请介绍一下会议相关情况及对楚雄州的意义。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楚雄州宣传部部长李汶娟女士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有请。


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汶娟:

感谢央视记者朋友的提问!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楚雄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帮助!

今年,左脚舞上非遗春晚,赛装节闹元宵。蛇年新春,“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传递着文化的惠民温暖。2月6日至13日,楚雄非遗交流团赴泰国北部开展文艺演出,舞蹈《跳菜跳菜》和《云绣彝裳》以及千年传承的《左脚欢歌》等特色节目惊艳亮相,为泰国友人送去浓浓的中国年味。

楚雄,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非遗大观园”,在这块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的土地上,演绎着地球显生宙来的精彩,保存着地质沧桑巨变的遗珍,镌刻着青铜文明的记忆,造就了“一山分四季”的神奇,孕育了“百里不同俗”的风情。彝族长篇叙事史诗《查姆》和《梅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彝医药典《齐苏书》比李时珍《本草纲目》还早12年。全州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到目前为止,共有《查姆》《梅葛》和彝族火把节、彝族左脚舞、彝族老虎笙、姚安坝子腔、彝医药、彝族服饰、彝族刺绣等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60项,命名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2312人。

发端于楚雄的彝族赛装节走过了1350多年,被誉为“赛装之源、彝绣之根”,比世界流行的T台时尚文化早一千多年,被称为“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楚雄彝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登上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走出云南、走向世界。两届楚雄时装周,实现“破圈”传播,曝光量超30亿次,成为向世界展示云南发展形象的新名片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标识。近年来,楚雄州聚合资源,集成力量,出山出海打造楚雄彝绣品牌、内联外引拓展市场、全链式发展做强产业,找准彝绣非遗与现代时尚结合的“打开方式”,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补办法和“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兴楚英才支持计划”,颁布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加强彝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选、认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托各类传习所,强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不断壮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未来3年,楚雄州将培训绣娘14.3万人,规模将达20万人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首次落地中国、落户云南楚雄,这是东亚国家首次会议,既是对楚雄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认可,更是推动彝绣等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与楚雄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州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邀请中国、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部分时尚与设计机构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社区代表、时尚与文化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领导,云南省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华大学、诺丁汉大学等高校教授、学者等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既有实地考察内容,又有调研咨询安排,既展示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又凸显了“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从场地布置到嘉宾接待,从会议流程安排到后勤保障,每一项工作都经过精心策划与筹备,我们将以会为媒促成跨文化、跨领域的深度对话,探索非遗与时尚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楚雄打造世界级文化IP。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更在于交流交融。此次会议将围绕“非遗传承保护、时尚赋能、区域协作、可持续发展”四大维度,搭建东亚地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尚设计师、教育机构与政府的对话平台,通过开展非遗与时尚融合学术交流、主题演讲、非遗实地考察、彝绣时尚设计成果展示及赛装节民俗活动体验,展示楚雄丰富的非遗资源与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非遗与时尚深度结合并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世界赛装之源”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楚雄州创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各位朋友!楚雄正全力以赴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申报工作,开设“创意楚雄”主题栏目,建设制作“创意楚雄”中英文网站,摄制“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宣传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彝绣设计师品牌,积极构建“非遗传承+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社区参与”的全产业链,推动以彝绣为核心的相关产业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向时尚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助力楚雄建设成为国际手工艺之都。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汶娟女士。非遗、时尚相得益彰,我们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与时尚项目在中国落地的首次会议充满了期待。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楚雄将成为时尚与文化专家们的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圆梦创新之地,楚雄欢迎大家的光临!

我们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

据了解,楚雄市正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请问楚雄在申都方面有哪些优势?

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楚雄市市长罗兴贵先生给大家作一个介绍,有请。


中共楚雄市委副书记、楚雄市人民政府市长 罗兴贵: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千百年来,在楚雄繁衍生息的2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元且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尤其以世代传承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而闻名遐迩。申报联合国教科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是我们推动楚雄文化繁荣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有四大优势:

一是文化资源优势。楚雄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提供了独特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来源,万家坝出土的铜鼓表明,楚雄先民早在2700多年前就掌握了青铜铸造技艺,彝族服饰堪称“穿在身上的文化”,走出深山的“赛装节”喻为世界赛装之源,彝族刺绣以其精美的图案、细腻的针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月琴、火草麻布纺织、木雕、黑陶、银器等多种手工艺技艺精湛,体现了楚雄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左脚舞、火把节、赛装节、彝剧等近千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种民族活态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文化多样性的内生动力。

二是产业基础优势。楚雄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新业态。以彝绣为例,这一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让万千妈妈留在家门口”就能减贫致富的温暖产业,越来越多的妇女、青年、弱势群体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到2024年末,有彝绣、月琴、苴却砚、竹编、铜器、银器等民族手工艺市场主体1952家,左脚舞、彝剧等民间艺术团体1626个,年均开展活动2.5万余场次,产值达2.68亿美元,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民生价值。

三是创意人才优势。楚雄市高度重视创意人才的发掘、培养,将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连续五届面向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及代表性传承人举办滇中非遗论坛;常态化举办手工艺技能竞赛、电商创业人才培训及直播大赛、代表性传承人培训。建成国家级、省级、州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7个,培养了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1000余名,带动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从业人员10万余名,大师云聚、人才济济成了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四是环境与政策优势。楚雄社会安宁、环境优美,经济社会正向善向好转型发展,文化和创意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先后制定实施《“十四五”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保护、扶持政策,推出“彝绣贷”“彝绣保”“彝绣邮”等11项金融支持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植根于多民族文化资源禀赋的创意产业已形成规模化集聚效应。

我们期待,本着“创意楚雄、锦绣西南、连通世界”这一愿望与成员城市相遇、相伴,为实现创意城市网络《使命声明》的目标采取在地行动,携手并肩,弘扬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此,诚挚地邀请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共同关注楚雄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相信,楚雄的“火把”将燃起创意的“智慧之火”,照亮楚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罗兴贵分享。楚雄市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充满了活力,我们相信,也期待着楚雄市申创成功,

我们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新华网记者:

季馆长您好!作为国内非遗保护与时尚创新领域的权威,请您谈一谈到楚雄参加此次会议的感受,在您看来楚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独特优势,能够为当代时尚设计提供灵感与资源?

谢谢。


宗霞:

季晓芬馆长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长,我们有请。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季晓芬:

感谢新华网记者的提问。中国丝绸博物馆不仅是一家博物馆,还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遗的保护单位,所以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印象深刻的文化之旅。来到楚雄,我深感这是一片“文化流淌在血脉中”的土地。楚雄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场非遗与时尚的对话,必将为人类文明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智慧。

在我看来,楚雄非遗的独特优势,首先在于其“活态传承的生命力”。楚雄的非遗扎根于生活,被誉为“指尖艺术”的彝族刺绣,至今仍是彝族儿女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的日常语言。从孩童的虎头帽到新娘的嫁衣,刺绣贯穿生命礼仪;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赛装节,更是将服饰文化升华为全民参与的动态展演。这种特质,让楚雄非遗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共振,为时尚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活水。

其次,楚雄非遗的“符号系统与文化叙事”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彝族先民将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的认知转化为极具辨识度的视觉语言:刺绣中的太阳纹、火纹、马缨花纹,讲述着创世神话与族群迁徙的历史;服饰上红、黄、黑三原色的交织,隐喻着“天、地、人”三界共生的哲学;银饰锻造中星辰、云雷的纹样,则承载着对万物有灵的信仰。这些符号不仅是美学元素,更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密码。设计师可以从中提取“形、色、意”的多维养分,通过服饰剪裁传递“人与自然共生”的东方智慧。

尤为珍贵的是,楚雄非遗保留着“从自然到成衣的完整工艺链”。这里至今延续着纺织、刺绣、银器制作的传统技艺体系。例如,彝族特有的火草麻布,用野生火草纤维与麻线混织,呈现出独特的肌理与光泽,契合了当代时尚对可持续性、环保性的追求。我们已看到国际设计师将火草布应用于高级成衣,也有国内品牌将刺绣与3D打印结合,让古老纹样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

楚雄非遗为时尚产业提供的不仅是资源,更是提供了一种“文化驱动创新的楚雄样本”。楚雄经验表明:非遗的保护利用不能止于“输血式保护”,而需通过创造性转化实现“自我造血”。当绣娘成为“乡村艺术家”,当赛装节升级为国际时尚嘉年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存续,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时代的璀璨绽放。我对楚雄非遗的未来充满信心,我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非遗元素与现代时尚、科技、文旅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楚雄的非遗不仅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谢谢。


宗霞:

谢谢季老师的分享。刚才在季老师分享的内容里边有这样一句话,她说“来到楚雄,我深感这是一片文化流淌在血脉中的土地”,这句话充满着感情,也让我特别的感动。我们也相信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楚雄的非遗不仅能够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更能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我们提今天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文化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永仁的彝族赛装节历史悠久,为什么被称为“世界赛装之源”?永仁县做了哪些工作来保护和弘扬彝族赛装文化?未来永仁县在彝族赛装文化的发展上有什么规划?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谢谢。


宗霞:

我们有请永仁代县长曾灼三先生给大家作一个分享。


中共永仁县委副书记、永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 曾灼三: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永仁县古老而美丽的直苴村,每年正月十五,人们举行盛大集会,祭祀英雄祖先、赛装比美、赛艺比技、打跳欢歌,相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永仁直苴村被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世界最古老的T台秀”,盛赞为“世界赛装之源”。

赛装节体现出彝族人民乐观向上、爱美尚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彝族人民敢比敢拼、勇争一流、精致精细、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体现出彝族人民勤劳智慧、开放包容、团结友爱、传承创新的优秀品质。彝族赛装节历久弥新,和与之相生相伴的彝族刺绣联袂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彝剧、彝绣、赛装等彝族赛装文化,彝族赛装文化从直苴“乡村T台秀”,走向北京、上海、纽约、米兰、巴黎等“世界舞台”。直苴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永仁县中和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我们大力弘扬团结互助优良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有2个国家级、38个省级、148个州级、526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州内首家实现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覆盖。

我们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过硬作风,共筑幸福家园。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永攀物流港、阳光能源产业园、阳光生态花果园,阳光四季康养园“一港三园”建设,全县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建成了州级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2024年彝绣产业产值4472万元,产业更加兴旺。

下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力传承彝族赛装文化。

一是传承赛装文化和刺绣技艺。我们将继续发掘赛装节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展现“千年赛装节”的古老魅力和时代风采。实施直苴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直苴彝族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开发、非遗进校园等系列专项行动,传承彝族服饰刺绣技艺,赓续千年彝绣历史文脉。

二是擦亮赛装节节庆品牌。持续办好彝族赛装节系列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全力做好彝族赛装节申报国家级非遗工作;与知名时尚品牌、设计师合作,举办赛装节主题时尚秀,提升赛装节在时尚界的影响力。

三是推动赛装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金沙江永仁段彝族赛装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建设好彝族赛装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文化休闲旅居基地、传承弘扬和休闲体验中心,建强彝族赛装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赛装文化与康养、旅游、研学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将“指尖艺术”打造为“指尖经济”,打造助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

在此,也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多关注永仁、宣传永仁,也欢迎大家在赛装节期间来到永仁,亲身感受 “世界赛装之源”的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曾灼三先生的分享。永仁县有着“世界最古老的T台秀”,在近年来的发展努力及彝绣产业的加持下,我们相信,“世界赛装之源”这块金字招牌定会更加熠熠生辉。

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特别感谢六位发布人带给大家的精彩分享,在此特别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夏泽翰先生的光临和支持。

各位记者朋友,五千多年历史长河孕育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非遗与时尚的碰撞,是传统技艺的涅槃重生,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能够持续地关心关注楚雄非遗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融合,诚挚地邀请大家走进楚雄,触摸千年的彝绣温度,感受世界赛装之源的魅力,报道楚雄文化繁荣发展的亮点成效,共同助推文化强省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