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今日的楚雄,城在园林里,人在画卷中,大片的绿色尽收眼底,让人恍若置身在一座城市公园中,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树木枝繁叶茂,以自然生态资源为背景,以城市公园、街心花园、庭院绿地为点缀的网络化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了广阔的城市“绿肺”。

“我们在荣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基础上,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扎实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于今年10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让全市人民群众拥有绿水青山,让来楚雄的游客享有绿水青山,这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楚雄市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局长介绍说。

“绿色初心”点靓滇中翡翠。楚雄市坚守“绿色初心”,将绿化改造提升贯穿生态建设的始终,突出生态、经济、美化并重,按照“西屏东城、一核三廊、两网多点”的空间布局,实施“山上造林良种化、城市植树园林化、绿化树种多样化、项目实施工程化、培育经营科学化”的“五化”标准,通过整合林业生态融资项目、城市建设配套、国家储备林建设、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不断提升公园、河岸、水体景观绿化,持续为城市增绿、植绿、补绿、护绿,打造森林生态景观廊道串联各类公共绿地,形成了片、带、网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全市新增绿地面积336.44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达76.93%,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1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17平方米,每年实施5万亩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造林目标,累计完成造林任务28.8万亩,全市已发展核桃120万亩、花椒14万亩,实现造林绿化向规模化、特色化和产业化的转变。

“绿绣城乡”绘就碧美画卷。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紧扣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大环境绿化目标,全面启动昆明至丽江高速公路楚雄市段路域环境绿化美化工作,绿色廊道和增绿复绿工程,完成赵家湾示范点建设35亩,绿色廊道工程1564亩、增绿复绿工程768.7亩;扎实开展江河湖渠水源涵养林建设,完成江河沿岸绿化39.8公里,湖泊、水库绿化1700亩,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6.32%;着力构建“林村相依”的森林乡村体系,创建了一批森林小镇和绿色村庄,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30个,其中紫溪彝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树苴乡马家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国家森林乡村”调查中,推荐11个村委会、 2个社区作为国家森林乡村候选村上报参加评选,城区道路、公园、乡村、田园、路网等景观绿化、美化成效得到持续提升,全市集中型村屯林木绿化率38.19%,分散居住型25.32%,农田林网建设成果达到国家标准,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健康发展。

“春风十里”不如绿化有你。“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涵养水源,用自己的双手为楚雄增添一片新绿,收获的不仅是劳动的喜悦,还有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活环境的一份获得感”市民许女士说。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楚雄市采取义务植树、树木认捐、以资代劳、管护古树名木等形式推进全民绿化成常态,在城市道路旁,在乡村小道上,红马甲志愿者和自发参与群众有的铲土、有的扶苗,做好植树的每一道工序,精心栽下每一棵树苗,今年以来,全民义务植树108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4个,实施义务植树8公里、165亩,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为100%。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捐资植树和单位认捐树木活动,组织机关、事业、驻楚企业认捐树木冠名挂牌活动,对市区范围内分布的元江栲、黄连木、滇朴、茶花等百年以上的古树和珍贵树木实行挂牌保护,举办“中国·楚雄核桃文化节”“马樱花节”等节庆活动,大力弘扬森林山水文化、茶花文化、核桃文化,营造全民植树护绿、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氛围,全民绿化不仅成为群众乐于参与的劳动锻炼活动,更成为一个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行动,一排排树苗犹如一个个哨兵守护着这座城市,为绿色家园孕育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