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楚雄市紧扣省州重点产业发展思路目标,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强化科技创新、壮大实体经济、聚集人力资源等有效措施,着力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能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3个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商贸物流3个重点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兴服务、先进装备制造3个新兴产业,全力构建“333”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实体经济不断壮大。2019年末,全市市场主体达47725户(其中:企业10685户、个体工商户3637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7户,限额以上产商贸企业达141户,共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8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5户、电商企业50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二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创新型楚雄建设,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7%;新增专家工作站和服务站4个、企业技术中心2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个;成立全国首个核桃油系列国家标准验证联合实验室,新注册商标688个,授权专利282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户、优势企业6户,3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4个项目获云南省专利奖,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引领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
三是加大实体经济扶持,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末,全市共有14家银行营业网点94个,从业人员1524名,新增社会融资547.82亿元,贷款余额累计达405.56亿元。其中,4028户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8亿元,同比增长6%,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的47%。
四是就业政策落实到位,人力资源保障有力。2019年,全市新增就业6106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41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4%。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5.11万人次,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59万人次。通过努力,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素基本完备,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末,全市9大重点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56.26亿元,同比增长9.1%,占GDP比重达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