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专题 >> 热点专题 >>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专栏 >> 正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过口在行动】楚雄大过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发表时间:2019-12-12 17:47 信息来源:楚雄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作者:楚雄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楚雄市大过口乡在实施这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的过程中,却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明显,乡风文明建设还有一定差距等问题。在主题教育中,大过口乡聚焦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为导向,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群众共同谋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大过口乡干部职工在主题教育中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群众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增收。通过多次调研考察,鼓励致富能手发展特色养殖成了首选。于是,位于大过口乡大益鸡村委会的茂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通过近半年的发展,目前,整个合作社共有肉牛31头。

大过口乡茂盛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 罗正茂:下面我们还有六家合作社社员,由我们专业合作社牵头,负责指导、养殖技术、粮改饲这些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把附近这些村民带动起来、共同致富。

为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相衔接,2016年以来,大过口乡深入落实产业扶贫规划引领、项目扶贫、主体带动、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五个全覆盖”,紧扣生态大过口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兴村强乡建设,大力发展魔芋、核桃、中药材、特色果蔬、生态养殖产业,主打绿色牌,以重点特色现代农业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增强扶贫产业促农增收的稳定性,打造一年四季有产业,春夏秋冬有收入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村 民 何从生:以前这种传统苞谷每年只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种这种青储苞谷是增加了一倍,达到一千六、七。

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同时,大过口乡还紧紧抓住“生态宜居”做文章,过去磨刀箐村委会李家村民小组是全乡出名的脏乱差村庄,2015年,李家村被列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整合危房改造、美丽乡村、一事一议,整乡推进、村组公路硬化等项目资金,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有力地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李家村村民小组长 李万相:我们村家家通上了水泥路,村里面小车也过得通了,房子也盖好了,污水排放也得到解决了, 路也干净了。

有了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还得靠群众自觉的维护和管理,大过口乡通过党支部抓思想文化建设,传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制定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等措施来推动移风易俗行动,焕发了乡村乡风文明新气象。在大过口乡磨刀箐村委会彝福山地质灾害隐患搬迁点,村党支部围绕“强党建,促文明”原则,制定并实施《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办法》、《公共财物管理办法》、《产业发展办法》等村规民约,组建“红白喜事理事会”“道德评议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实现村民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彝福山村村民小组长 郭发从:制定村规民约之后,卫生也提高了,日子也好过了,邻里也和睦了。

近年来,楚雄市大过口乡把有效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大力巩固提升人居环境,落实“七改三清”工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力实施集镇人居环境提升,将生态扶贫与生态宜居相衔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全乡和谐稳定、治理有效,全面改善了乡村发展条件,形成支撑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大过口乡党委书记:朱学聪:我们要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做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谋篇布局工作,抓实促农增收,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硬仗,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