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专题 >> 热点专题 >>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专栏 >> 正文

楚雄市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0-01-03 22:03 信息来源:楚雄市政府办《政务信息》第43期  作者:市卫生健康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深入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先进单位”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理疗中的积极作用,强化管理,规范服务,着力推进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大保障体系,夯实中彝医推广基础。将中彝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深化医改重要内容,在市卫生健康局加挂楚雄市中(彝)医药管理局牌子,成立中彝医与信息科教科负责全市中医工作;出台《楚雄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十三五”行动计划》《楚雄市中彝医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指导全市中医发展;制定《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制定并下发《楚雄市综合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鼓励医院采取更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法;实行中医药倾斜政策,将医保基金报销向中医技术治疗倾斜,鼓励病人选择中医治疗方案;提高基本医保目录内的门诊中药饮片(不含中成药)报销比例,鼓励患者就诊中医、使用中药,从政策、人力上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搭建中彝医发展平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市中医医院搬迁建设项目,目前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实施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预计2019年底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已列入云南省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概算总投资2.14亿元,预计2020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前期规划、可研和初设等工作正稳步推进;巩固“一馆三中心一科一室”建设成果,在市人民医院增设中医科,建设中医馆,提供中西医协同治疗,中医科住院床位达全院开放床位的10%以上;投资200万元,建成中医馆23个;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和中成药(不少于50种),配备中彝医药技术设备设施6类以上;在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彝医药适宜技术设施设备4类以上,设置中医诊室。同时,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将市中医医院在职在编人员工资按90%比例纳入市财政预算保障,临聘人员按人床配比1∶1.4核定医院人员数且将工资按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补助。

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中彝医队伍建设。坚持 “外引”与“内育”相结合,采取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退休名医返聘等方式,发挥“名医”效应和“传帮带”作用,带动中医学科建设和发展;实施“十百千万”中医人才队伍工程建设,聘请云南彝族医药专家张之道和云南名中医王敏为民族医药顾问和“师带徒”老师,进一步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确保人才队伍稳定;采取师承教育、定向培养、外出进修、“西学中”、学历提升等系列培训方式,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知识培训,着力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立足二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优势,发挥其对基层中医从业人员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医共体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基层机构中医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截至目前,楚雄市共有“云南省名中医”1名、“云南省基层名中医”2名。

四是抓实重点专科,提高中彝医治疗水平。坚持“以专科特色为龙头、提高整体功能、促进综合发展”的发展思路,在市中医医院加挂“楚雄市彝医医院”牌子,增设彝族医药科,着力加强骨伤、针灸理疗康复、中医皮肤、老年病等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特色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强化中医对身体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功效,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广中医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加强中医医院及职业医师的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市中医医院开展优势病种12种,中医特色诊疗21个,中医特色护理9个,中医保健项目4个,中医药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着力打造中国•楚雄彝医药康养示范园,目前14家医疗机构入驻园区开展特色中(彝)医诊疗服务,为打造“中国彝药之乡”提供了有利支撑。2019年1至11月,楚雄市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共有中彝医门诊病人61.31万人次,占全市门诊总人次的38.25%,群众“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就诊看病格局已形成。